二事眼前君不悟,何须金鉴录千秋
出处:《张九龄》
宋 · 徐钧
禄山必兆边陲祸,林甫终贻庙社忧。
二事眼前君不悟,何须金鉴录千秋。
二事眼前君不悟,何须金鉴录千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禄山:安禄山,唐朝藩镇将领,后发动叛乱。边陲:边境地区。
祸:灾难。
林甫:李林甫,唐朝宰相,以权谋私。
贻:遗留。
庙社:朝廷和国家。
悟:领悟。
金鉴:历史的明镜,比喻深刻的教训。
录:记录。
翻译
安禄山的叛乱必定预示边境的灾祸,李林甫的作为最终会给国家带来庙堂之忧。这两件大事就在眼前,但您却未能领悟,何必还要让历史铭记这无尽的教训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钧对中国历史上唐朝安史之乱的反思。诗中提到的"禄山"指的是安禄山,他在唐玄宗时期因边疆野心和权力膨胀,最终引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林甫"则指李林甫,他是当时的权臣,其阴险狡诈导致朝政腐败,为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诗的第一句"禄山必兆边陲祸"暗示了对安禄山叛乱的预见,第二句"林甫终贻庙社忧"则批评了李林甫的误国行为给国家带来了长远的忧虑。接着,诗人指出"二事眼前君不悟",即这些重大问题在当时并未引起统治者的警觉,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沉痛反思。
最后一句"何须金鉴录千秋","金鉴"意为历史的明镜,诗人质问说,如果当政者能从眼前的历史事件中领悟到教训,又何必非要等到后世以史为鉴呢?这是一首寓言式的诗,警示人们要吸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