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明驱下泽,昏黑渡危桥
出处:《暮投宝林禅室赠彻上人》
明 · 区大相
平明驱下泽,昏黑渡危桥。
只为迷方久,非关觉路遥。
莲灯明丈室,香饭具僧瓢。
不待闻钟梵,先令尘虑消。
只为迷方久,非关觉路遥。
莲灯明丈室,香饭具僧瓢。
不待闻钟梵,先令尘虑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傍晚时分投宿于宝林禅室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宁静。首句“平明驱下泽,昏黑渡危桥”以时间的对比,生动地勾勒出从清晨出发至夜幕降临的行程,其中“下泽”指低洼之地,“危桥”则暗示了旅途中的险阻,营造出一种既紧张又充满挑战的氛围。
接着,“只为迷方久,非关觉路遥”两句,诗人借由自身经历,表达了对迷失方向的反思,并强调这不是因为对出路的无知,而是长时间的探索与寻找。这种自我剖析,体现了诗人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洞察。
“莲灯明丈室,香饭具僧瓢”描绘了禅室内的景象,莲花灯照亮了宽敞的房间,香饭准备就绪,僧瓢则为僧侣们提供了饮食之需。这一场景不仅渲染了禅室的清静与庄严,也暗示了诗人对佛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不待闻钟梵,先令尘虑消”点明了诗人的内心状态。在未听到寺庙的钟声与梵音之前,他已感受到了心灵的平静与净化。这不仅是对宝林禅室环境的赞美,更是对内心深处寻求宁静与解脱的渴望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省,展现了旅途中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与对精神世界不懈追求的执着,以及最终达到心灵平静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