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我欲从渝水曲,柳花何处读书台
出处:《赠王教授归隐》
明 · 黄衷
莫寻幽草赋无媒,曾播苏湖化雨来。
尘外簪裾还逸客,眼前罗网有遗才。
苍茫秋色孤舟发,婉转春光一径开。
老我欲从渝水曲,柳花何处读书台。
尘外簪裾还逸客,眼前罗网有遗才。
苍茫秋色孤舟发,婉转春光一径开。
老我欲从渝水曲,柳花何处读书台。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衷所作的《赠王教授归隐》。诗中描绘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首联“莫寻幽草赋无媒,曾播苏湖化雨来”,以“幽草”象征隐居生活,表达对友人归隐的尊重与理解,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过去在苏湖地区传播文化、教化的肯定和怀念。这里“无媒”二字,既指归隐生活无需借助外力,也寓意着友人过去事业的辉煌无需他人见证。
颔联“尘外簪裾还逸客,眼前罗网有遗才”,进一步描述了友人的形象与才华。将友人比作“逸客”,即超脱世俗的雅士;“罗网”则比喻社会的束缚与竞争,而“遗才”则是对友人独特才能的赞誉,暗示其在社会规则之外依然能保持自我,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颈联“苍茫秋色孤舟发,婉转春光一径开”,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秋色苍茫,孤舟启航,象征着友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既有孤独,也有自由;春光婉转,一径花开,则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尾联“老我欲从渝水曲,柳花何处读书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年老渴望追随的心愿。这里的“渝水曲”可能是指友人归隐的地方,“柳花读书台”则可能是友人在归隐生活中读书、思考的场所,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友情及个人追求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