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西上吊兴亡,南山自有能言石
出处:《读战国策》
宋 · 周麟之
从人为从六国强,横人为横六国亡。
悲夫不用摈秦计,徒以委肉强虎狼。
一朝秦甲下函谷,指挥韩魏如群羊。
坐令不费一只矢,山东千里无金汤。
我窥尘编三太息,诸侯自覆非秦力。
纷纷二百四十年,说士游谈空满籍。
我将西上吊兴亡,南山自有能言石。
悲夫不用摈秦计,徒以委肉强虎狼。
一朝秦甲下函谷,指挥韩魏如群羊。
坐令不费一只矢,山东千里无金汤。
我窥尘编三太息,诸侯自覆非秦力。
纷纷二百四十年,说士游谈空满籍。
我将西上吊兴亡,南山自有能言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人为:凭借人的力量。横:意外的、不正常的。
摈秦计:排斥秦国的策略。
委肉:白白地给予。
函谷:古代关隘,秦国的重要门户。
韩魏如群羊:韩魏两国像羊群一样被控制。
金汤:比喻坚固的防御。
尘编:泛指古籍、史书。
覆:覆灭、灭亡。
说士:游说之士。
空满籍:空谈的言论充斥史书。
吊兴亡:凭吊历史兴衰。
南山:泛指西部的山,可能象征历史的见证者。
能言石:寓意能讲述历史的石头。
翻译
当初人们凭借六国之力强大,后来的横祸却因六国的衰亡而起。可悲啊,他们没有采纳排斥秦国的策略,只是白白地任凭国家予虎狼之口。
一旦秦军攻下函谷关,韩魏两国如同羊群般任人驱使。
秦国轻易不费一兵一卒,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便失去了坚固的防御。
我翻阅史书多次叹息,诸侯的覆灭并非秦国之力所致。
两百四十多年的纷争,说客们的言论空谈充斥史册。
我将西行去凭吊兴衰,南山中自有能讲述历史的石头。
鉴赏
这首宋朝周麟之所作的《读战国策》通过描绘战国时期六国与秦国的对抗,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策略失当的感慨。首句“从人为从六国强”,暗示了合纵策略曾使六国一度强大;然而,“横人为横六国亡”则揭示了合纵失败,导致六国相继被秦所灭的命运。诗人惋惜六国未能采纳有效的抵御策略,如同“委肉强虎狼”,任凭秦国蚕食。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秦军攻破函谷关后,韩魏等国如“群羊”般无力抵抗,轻易被征服,显示出秦的强大和六国的无力。诗人感叹“不费一只矢”,意味着战争的残酷和秦军的高效。他进一步指出,六国的灭亡并非全然由于秦的力量,而是自身决策的失误。
最后两句“我窥尘编三太息,诸侯自覆非秦力”,诗人叹息于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六国覆灭,认为诸侯的失败在于自身的腐败和智谋的缺失,而非秦的强大。他表达出对历史的反思,以及自己西上探寻兴亡原因的决心,寄希望于“南山自有能言石”,暗示自然界的物象或许能提供更深刻的教训。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寓言深刻,批评了战国时期诸侯的短视和秦的强大,体现了作者的历史观和对时局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