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两书院,仍结心期缘
出处:《寄题心期院诗》
明 · 湛若水
心期在何处,十载念存存。
不住五溪流,超然无相前。
无相夫何如,有物为之先。
举手见九华,回头看逝川。
梦中此何景,与我同自然。
前朝谁地主,高人王季文。
昔为讲席地,今化梵林禅。
天道有往复,邪正互相沿。
闻虞并骢马,指顾来开山。
徘徊两书院,仍结心期缘。
黄堂有贤主,吴江诸席珍。
双峰子柯子,同洗金沙泉。
一洗心体真,再洗天地新。
何以天地新,熙穆如初春。
作诗矢心期,他时看浴云。
不住五溪流,超然无相前。
无相夫何如,有物为之先。
举手见九华,回头看逝川。
梦中此何景,与我同自然。
前朝谁地主,高人王季文。
昔为讲席地,今化梵林禅。
天道有往复,邪正互相沿。
闻虞并骢马,指顾来开山。
徘徊两书院,仍结心期缘。
黄堂有贤主,吴江诸席珍。
双峰子柯子,同洗金沙泉。
一洗心体真,再洗天地新。
何以天地新,熙穆如初春。
作诗矢心期,他时看浴云。
鉴赏
这首明代湛若水的《寄题心期院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执着。首句“心期在何处”开门见山,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期待和追求。接下来,“十载念存存”强调了这种期待的持久和坚定,十年如一日地铭记于心。
“不住五溪流,超然无相前”描绘了诗人超越世俗,追求超脱无相的精神状态。诗人思考着无相之境的奥秘,暗示了他对佛教禅宗的理解。“举手见九华,回头看逝川”通过自然景象,寓言人生的短暂和变化,以及对永恒的追求。
“梦中此何景,与我同自然”表达了诗人理想中的景象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了道家的自然观。“前朝谁地主,高人王季文”提及历史上的高人王季文,暗示心期院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昔为讲席地,今化梵林禅”进一步说明心期院从教育场所转变为禅修之地的过程。“天道有往复,邪正互相沿”则揭示了世间万物的因果循环,暗示了道德伦理的辩证关系。
“闻虞并骢马,指顾来开山”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虞某骑马而来,开启新的篇章。“徘徊两书院,仍结心期缘”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期待与志同道合者在此相聚。
“黄堂有贤主,吴江诸席珍”赞美了主人的贤德和书院的珍贵。“双峰子柯子,同洗金沙泉”象征着朋友们共同洗涤心灵,追求纯净。“一洗心体真,再洗天地新”表达了洗涤后的净化和新生。
最后,“何以天地新,熙穆如初春”以春天的景象比喻新的开始和和睦的氛围,而“作诗矢心期,他时看浴云”则以诗为誓约,期待未来共享云海的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哲理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自然和道德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