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沃洲山下路,曾见几人寻全文

沃洲山下路,曾见几人寻

清 · 李锴
岂必造生塔,为公终此心。
后来传好事,君子或知音。
古道久不作,交情多面深。
沃洲山下路,曾见几人寻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锴所作的《藏公生塔落成喜赋》。诗中以“藏公生塔”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藏公的深厚情感与敬意。

首句“岂必造生塔,为公终此心”,诗人开篇即表达出对藏公的崇敬之情,认为不必刻意建造生塔来纪念,因为藏公的高尚品德和精神追求已经足以让人心生敬仰,永志不忘。

接着,“后来传好事,君子或知音”,诗人预见到藏公的事迹将被后人传颂,而那些具有高尚品德的君子或许能成为他的知音,理解并传承他的精神。

“古道久不作,交情多面深”,诗人感叹于世事变迁,古道难寻,但深厚的友情却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显现出来,如同藏公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一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最后,“沃洲山下路,曾见几人寻”,诗人以沃洲山下的道路为喻,表达了对藏公精神追求的向往与追寻,同时也暗示了能够真正理解和追随藏公精神的人并不多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藏公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以及对高尚品德和深厚友谊的赞美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