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人怀所安,君子顺其逢
出处:《萍居》
明 · 王汝玉
匏瓜有恒繫,流萍无定踪。
物情各自然,今古谁能通。
人生寄宇内,出处将无同。
墨生突不黔,原思老蒿蓬。
仲尼称大圣,辙迹环周封。
孟轲挟仁义,邹鲁不能容。
宵人怀所安,君子顺其逢。
行止虽殊涂,至今归一宗。
愿子保贞素,坎流当任从。
物情各自然,今古谁能通。
人生寄宇内,出处将无同。
墨生突不黔,原思老蒿蓬。
仲尼称大圣,辙迹环周封。
孟轲挟仁义,邹鲁不能容。
宵人怀所安,君子顺其逢。
行止虽殊涂,至今归一宗。
愿子保贞素,坎流当任从。
鉴赏
这首诗《萍居》由明代诗人王汝玉所作,通过对比匏瓜与浮萍的不同命运,探讨了人生境遇与自然规律的关系。
首句“匏瓜有恒繫,流萍无定踪”以匏瓜与浮萍为喻,匏瓜被绳索系住,象征着固定与束缚;而浮萍随波逐流,象征着自由与无常。这两者代表了不同的人生状态和追求。
接着,“物情各自然,今古谁能通”指出万物各有其自然规律,古今皆然,无法完全理解或超越。这反映了对自然界和人生规律的深刻认识。
“人生寄宇内,出处将无同”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有限,如同寄居于宇宙之中,每个人的选择和命运可能大相径庭。
“墨生突不黔,原思老蒿蓬”引用典故,墨子一生奔波,未见显赫;原思晚年贫困,生活艰难。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不同人生际遇的普遍性。
“仲尼称大圣,辙迹环周封”提到孔子作为圣人的形象,他的足迹遍及周朝疆域,象征着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影响力。
“孟轲挟仁义,邹鲁不能容”则指孟子坚守仁义之道,却在邹鲁之地受到排挤,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宵人怀所安,君子顺其逢”表明即使身处困境,君子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逸,顺应命运的安排。
最后,“行止虽殊涂,至今归一宗”总结道,尽管人们选择的道路不同,但最终都指向了相同的归宿或真理。这体现了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
“愿子保贞素,坎流当任从”则是对读者的劝勉,希望他们能够坚守本心,无论遭遇何种逆境,都能从容应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匏瓜与浮萍的对比,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引用,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命运的无常、个人的选择与命运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内心平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