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彷佛如渭川,千亩比封环乃宅
出处:《寄题松江下砂唐氏竹友》
宋末元初 · 方回
赵子昂书今第一,竹友二字大踰尺。
结交此君者为谁,松江其家吾未识。
想见彷佛如渭川,千亩比封环乃宅。
根竹可曾掘作鞭,笋出不忍煮为食。
青琅玕栖紫凤凰,可待九成击夔石。
老夫客居杭州城,一苇可航不三日。
不问主人即直造,谁知亦复有此癖。
梦到霜松雪梅边,龟壳踞兮蛤蜊食。
取此三友并友之,月明半夜吹长笛。
结交此君者为谁,松江其家吾未识。
想见彷佛如渭川,千亩比封环乃宅。
根竹可曾掘作鞭,笋出不忍煮为食。
青琅玕栖紫凤凰,可待九成击夔石。
老夫客居杭州城,一苇可航不三日。
不问主人即直造,谁知亦复有此癖。
梦到霜松雪梅边,龟壳踞兮蛤蜊食。
取此三友并友之,月明半夜吹长笛。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书:书法。竹友:以竹为友。
踰尺:超过一尺。
结交:交往,结识。
松江:地名,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水道。
渭川:古代中国的河流,象征清幽之地。
千亩比封环:形容竹林广大,环绕宅院。
掘作鞭:挖掘竹根制作成鞭。
青琅玕:青色的美玉,此处比喻竹子。
九成:古代音乐的等级,此处指盛宴。
一苇:一根芦苇,比喻小船。
癖:特殊的爱好或习惯。
霜松雪梅:寒冬季节的四种植物,象征高洁品格。
龟壳:古人常以龟壳占卜,此处象征隐逸生活。
蛤蜊食:以蛤蜊为食,象征简朴生活。
长笛:中国传统乐器,象征闲适生活。
翻译
赵子昂书法当今第一,‘竹友’二字大过尺幅。与这二字结缘的朋友是谁,他家在松江我并不认识。
想象中他的居所像渭川,千亩竹林环绕他的宅院。
竹根是否曾被挖出做成鞭,新竹冒出却舍不得煮来吃。
青色的琅玕竹上栖息着紫色凤凰,期待着九成宴会上击打夔石的乐声。
我这老者客居在杭州城,一叶扁舟三天就能抵达。
不需询问主人就径直拜访,谁知道我也有这样的爱好。
梦中我在霜松雪梅间,以龟壳为坐,蛤蜊为食。
将竹、松、梅视为好友,月光下半夜吹起长笛。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切感怀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开篇"赵子昂书今第一,竹友二字大踰尺"即点明主题,竹乃友好之象征,而“赵子昂”可能是指某位擅长书法的朋友,书写“竹友”二字之巨大,显示出深厚的情谊。
接着,“结交此君者为谁,松江其家吾未识”表达了对友人家的好奇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隔膜感。下句"想见彷佛如渭川,千亩比封环乃宅"则是通过对朋友居所的丰富想象来表达对其生活环境的憧憬。
诗中“根竹可曾掘作鞭,笋出不忍煮为食”一句,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物的珍爱和尊重,不愿看到美好的东西被破坏。紧接着,“青琅玕栖紫凤凰,可待九成击夔石”则是通过对神鸟凤凰的期待来表达诗人内心对于完美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老夫客居杭州城,一苇可航不三日”一句,表现了诗人的游子情怀和对故乡的思念。而"不问主人即直造,谁知亦复有此癖"则是表达了一种直接而率真的性格特点。
最后,“梦到霜松雪梅边,龟壳踞兮蛤蜊食。取此三友并友之,月明半夜吹长笛”一段,则是在描述一种超脱世俗的美好情境,把竹、松、梅这三位“朋友”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
综上所述,此诗通过对自然之物和人际交往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深邃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