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元与祖授,孩殇且勿齿
出处:《哭堂儿》
明 · 岳正
我年五十四,四次举儿子。
阿增十九龄,志业总可喜。
岂不恸其夭,谓有堂儿恃。
应元与祖授,孩殇且勿齿。
仁者必有后,古贤范世语。
我讵敢为恶,堂儿竟童死。
失明固可讥,不忧亦去理。
悲哉呜咽声,惧成不孝尔。
阿增十九龄,志业总可喜。
岂不恸其夭,谓有堂儿恃。
应元与祖授,孩殇且勿齿。
仁者必有后,古贤范世语。
我讵敢为恶,堂儿竟童死。
失明固可讥,不忧亦去理。
悲哉呜咽声,惧成不孝尔。
鉴赏
这首明代岳正的《哭堂儿》表达了诗人对丧子之痛的深深哀悼。诗中,岳正以自己五十四岁的年纪,四度经历儿子的出生,突显了家庭的不易和对儿子的深厚感情。他提到十九岁的儿子阿增聪明有志,本应有所作为,但不幸早逝,这让诗人悲痛欲绝。他试图安慰自己,认为儿子虽然早逝,但有仁德的人必定有后代,以此寻求慰藉。
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逃避责任,反而自责未能给予儿子更好的保护,让堂儿过早离开人世。他认识到自己的失职,即使失明的行为受到指责,他也无从辩解,只能接受这份悲痛。最后,他的哭泣声中充满了深深的悲伤,担心自己的情绪会成为不孝的表现。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面对丧子之痛的无奈和自省,以及对儿子深深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