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成还自漂江沙,女手纤纤白于布
出处:《谢魏彦成知郡寄惠漂布》
宋 · 王庭圭
江南渡头浣纱女,年年舟上织白苧。
织成还自漂江沙,女手纤纤白于布。
水边时有钓渔人,何异淮阴漂轻絮。
一饭能识韩将军,不负平生名漂母。
州西寒士衣百结,太守怜渠心甚切。
为作絺衣倒接篱,炎官火伞方张设。
恨无青丝白玉鞭,醉骑白马踏江月。
谁知南国任公子,留待深冬禦霜雪。
织成还自漂江沙,女手纤纤白于布。
水边时有钓渔人,何异淮阴漂轻絮。
一饭能识韩将军,不负平生名漂母。
州西寒士衣百结,太守怜渠心甚切。
为作絺衣倒接篱,炎官火伞方张设。
恨无青丝白玉鞭,醉骑白马踏江月。
谁知南国任公子,留待深冬禦霜雪。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生活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渡头浣纱女的劳作场景与人物情感,以及地方官员对寒士的关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织白苧”、“漂江沙”、“钓渔人”、“韩将军”、“太守”、“絺衣”等,不仅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也融入了历史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首句“江南渡头浣纱女”,点明地点与人物,描绘出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接着,“年年舟上织白苧”,强调了这些女子的辛勤劳作,一年四季都在忙碌之中。而“织成还自漂江沙”,则展示了她们将织好的布料漂洗在江边的情景,体现了劳动的艰辛与生活的朴素。
“水边时有钓渔人,何异淮阴漂轻絮”,通过对比,将渔人的悠闲与浣纱女的劳苦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映照。接下来,“一饭能识韩将军,不负平生名漂母”,引用历史典故,赞扬了那些在困境中给予帮助的人,表达了对善良与感恩的颂扬。
后半部分转向对地方官员的描写,“州西寒士衣百结,太守怜渠心甚切”,展现了官员对贫寒之士的深切关怀,通过“为作絺衣倒接篱”这一细节,表现了官员的实际行动与人文关怀。最后,“炎官火伞方张设,恨无青丝白玉鞭,醉骑白马踏江月”,描绘了官员在炎热夏日中的出行情景,表达了对官员风度与情怀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劳动人民的辛勤生活以及地方官员的仁爱之心,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