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憩招白云,藉草欲晨夕
出处:《灵峰洞》
清 · 韩则愈
有峰拔地起,亭立三千尺。
转折拾层级,洞天窥一隙。
幽邃直佛窟,传闻太守辟。
岁月既已久,石上苔藓积。
洞门俯众山,双笋谁为擘。
灵芝高可采,初月瀁金液。
小憩招白云,藉草欲晨夕。
山僧不厌人,笋蕨喜留客,终老袪尘缨,优游此山泽。
转折拾层级,洞天窥一隙。
幽邃直佛窟,传闻太守辟。
岁月既已久,石上苔藓积。
洞门俯众山,双笋谁为擘。
灵芝高可采,初月瀁金液。
小憩招白云,藉草欲晨夕。
山僧不厌人,笋蕨喜留客,终老袪尘缨,优游此山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奇特的山峰,其高耸入云,仿佛拔地而起,亭亭直立,高达三千尺。诗人通过“转折拾层级”形象地展现了山势的陡峭与层次感,进而揭示了隐藏在峰顶的洞天,仅有一线缝隙可见,显得神秘而深邃,犹如佛窟般神圣。
据传,这座洞穴曾被太守发掘和保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洞口已长满苔藓,显得古老而静谧。诗人站在洞门前,俯瞰群山,感叹双笋般的山势独特,似乎无人能破。洞内灵芝高悬,如月初升,洒落金色光芒,为静谧的洞穴增添了几分生机。
诗人在此处稍作休憩,邀请白云共享,白天夜晚皆可在此草地小憩。山中的僧侣对访客并不厌烦,反而热情好客,乐于款待。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渴望远离尘世喧嚣,终老于此山林水泽,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的愿望。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峰洞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