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依书册工催睡,闷倚诗篇足当歌
出处:《锁试呈同舍三首 其二》
宋 · 晁补之
天街初月映天河,拜敕东华走马过。
解榻暂如龟遇木,闭帘还似雉婴罗。
倦依书册工催睡,闷倚诗篇足当歌。
可待纷纷厌朱墨,昼闲唯有饮无何。
解榻暂如龟遇木,闭帘还似雉婴罗。
倦依书册工催睡,闷倚诗篇足当歌。
可待纷纷厌朱墨,昼闲唯有饮无何。
注释
天街:京城街道。天河:银河,比喻朝廷或重要场所。
拜敕:接受圣旨或命令。
东华:古代宫殿名,这里指宫廷。
解榻:暂时放下工作或事务。
龟遇木:比喻找到舒适或安稳的环境。
雉婴罗:形容像雉鸟被网罗困住,比喻困境。
朱墨:代指繁重的文书工作。
无何:无事可做,闲适。
翻译
京城的月亮刚刚升起,照耀着天河,我接到命令匆匆赶往东华宫骑马而过。在临时的休息处,我像乌龟遇见木头般安心,闭上帘幕又仿佛雉鸟被困在网中。
疲倦时依靠书籍催促我入睡,烦闷时倚靠诗篇足以代替歌唱。
期待能从繁琐的朱笔墨书中解脱出来,白天闲暇只愿饮酒消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晁补之在考试期间的生活情景。首句“天街初月映天河”以明亮的月光比喻考试的紧张氛围,暗示着诗人深夜赶考的匆忙。"拜敕东华走马过"形象地写出诗人接到命令后疾驰而去的场景,显示出其对考试的重视和紧迫感。
接下来两句,“解榻暂如龟遇木,闭帘还似雉婴罗”,运用比喻,将自己暂时放下疲倦,专心应对考试的状态比作龟遇到木头(寓意有所依靠)和雉鸟被困于罗网(象征困境),表达了诗人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与无奈。
“倦依书册工催睡,闷倚诗篇足当歌”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疲倦时借读书来提神,苦闷时以诗歌抒发情绪的情景,展现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艺术的寄托。
最后两句“可待纷纷厌朱墨,昼闲唯有饮无何”,表达了诗人对繁琐考试的厌倦,期待能从忙碌中解脱出来,白天闲暇时只想饮酒放松,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晁补之在科举考试中的心境变化,既有对学问的执着,又有对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