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持劲节冬雪寒,长带恩光朝露湿
出处:《次韵画松二首》
明 · 陶安
苍标当入凌烟笔,相去青天不盈尺。
独持劲节冬雪寒,长带恩光朝露湿。
回枝忽变老蛟形,托根不向悬崖石。
按图必求如此材,待搆明堂价增十。
独持劲节冬雪寒,长带恩光朝露湿。
回枝忽变老蛟形,托根不向悬崖石。
按图必求如此材,待搆明堂价增十。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陶安所作的《次韵画松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赞美松树为主题,通过描绘松树的形象,寄寓了对坚韧不屈品格的崇尚和对高洁之士的赞誉。
"苍标当入凌烟笔",意指松树的挺拔姿态应当被绘入历史的画卷,象征着松树的高尚品质堪比那些被记载在史册中的英雄人物。"相去青天不盈尺",则形容松树直插云霄,与天空的距离近得仿佛只有几尺,展现了其傲视群伦的高度。
"独持劲节冬雪寒",赞美松树在寒冬中依然保持刚劲的节操,即使冰雪覆盖也毫不屈服。"长带恩光朝露湿",进一步强调松树沐浴着朝露,象征着它始终承载着皇恩,保持着忠诚和清白。
"回枝忽变老蛟形",运用比喻,写松树枝干如蛟龙盘旋,形象生动。"托根不向悬崖石",则表达松树扎根于险峻之地,显示出其坚韧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按图必求如此材,待搆明堂价增十",寓意画家在构图时必定会寻找这样的松树素材,因为它们的价值远超常物,对于建造明堂(可能象征国家或殿堂)来说,它们能增添无尽的荣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松树的形态和精神,寄寓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忠诚坚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