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古今一俯仰,人物成灰烟全文

古今一俯仰,人物成灰烟

出处:《和题击瓮图
明 · 孙承恩
我思贤哲人,不与寻常肩。
方其髫龀日,事业先可占。
温公当年事,谁把丹青传。
伟哉击瓮时,仁智亦两全。
公昔相元祐,忠义称名贤。
谁知及物功,已见成童年。
人心妙不测,运用合机权。
试看此儿嬉,伊谁教能然。
古今一俯仰,人物成灰烟
我心良悠悠,浩叹秋风前。

鉴赏

这首诗《和题击瓮图》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通过对“击瓮”这一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贤哲智慧与品德的赞美与敬仰。

诗中开篇即表达了对贤哲的崇敬之情,“我思贤哲人,不与寻常肩”,指出这些杰出的人物超越了平凡之辈。接着,通过“方其髫龀日,事业先可占”这句话,巧妙地将贤哲的非凡才能与年幼时的智慧表现联系起来,暗示他们自小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

“温公当年事,谁把丹青传”一句,以“温公”(指北宋名臣司马光)为例,引出对贤哲事迹的追忆,并暗含对后人如何记录与传承这些伟大人物事迹的思考。接下来,“伟哉击瓮时,仁智亦两全”则直接描述了“击瓮”这一场景,强调了贤哲在处理问题时既体现了智慧又蕴含了仁爱,展现了其人格魅力。

“公昔相元祐,忠义称名贤”是对贤哲过去作为的肯定,尤其是他们在元祐年间为官时的忠诚与正义之举,被世人誉为贤德之人。紧接着,“谁知及物功,已见成童年”则表达了对贤哲影响深远、惠及后代的感慨,即使是在他们的童年时期,就已经显现出了对社会的积极贡献。

“人心妙不测,运用合机权”揭示了贤哲之所以能够做出正确决策的原因——他们的心灵深邃莫测,能够灵活运用策略与智慧。最后,“试看此儿嬉,伊谁教能然”通过观察儿童的游戏,暗示了贤哲的智慧与品德可能源自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刻理解。

“古今一俯仰,人物成灰烟”总结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物的消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我心良悠悠,浩叹秋风前”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叹,面对秋天的萧瑟景象,不禁发出对贤哲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对古代贤哲智慧、品德以及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表达了对他们的崇高敬意与无限怀念。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