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掩柴门一径深,山中免见俗尘侵
出处:《酬翁常之》
宋 · 徐照
半掩柴门一径深,山中免见俗尘侵。
愁因有酒春生面,老不饶贫雪满簪。
旧井远通幽谷水,翠藤新长小窗阴。
扁舟莫负林间约,好把清诗慰此心。
愁因有酒春生面,老不饶贫雪满簪。
旧井远通幽谷水,翠藤新长小窗阴。
扁舟莫负林间约,好把清诗慰此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半掩:遮掩不完全。柴门:简陋木门。
一径深:小路深远。
俗尘侵:世俗纷扰。
愁:忧愁。
春生面:春天的愁绪仿佛消散。
老不饶贫:岁月不饶人,形容年老。
雪满簪:白发如雪满头。
旧井:古老的井。
幽谷水:深谷中的溪水。
翠藤:翠绿的藤蔓。
小窗阴:小窗户下的阴凉。
扁舟:小船。
林间约:与自然的约定。
清诗:清雅的诗歌。
慰此心:安慰内心。
翻译
半掩着柴门的小路深远,山中的我得以避开世俗的纷扰。因为有酒,春天的愁绪仿佛消散,但岁月无情,白发如雪已爬满发簪。
那口古老的井通往幽深山谷,翠绿的藤蔓在小小窗口投下阴凉。
不要辜负了林间的约定,让清新的诗歌抚慰这颗心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居隐逸的生活画面。首句“半掩柴门一径深”,写出了诗人居住在深山之中,门扉半开,小径曲折,暗示了远离尘世的宁静。次句“山中免见俗尘侵”,进一步强调了山居生活的清幽,避免了世俗纷扰。
第三句“愁因有酒春生面”,借酒消愁,春天的到来似乎能暂时驱散诗人心中的忧虑,使面容焕发生机。然而,“老不饶贫雪满簪”一句,透露出诗人年华老去,贫困的生活使得头上白发如雪,增添了人生的沧桑感。
接下来,“旧井远通幽谷水,翠藤新长小窗阴”,通过描绘古井引来的幽谷清泉和新生的翠藤遮蔽的小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环境。最后一句“扁舟莫负林间约,好把清诗慰此心”,诗人邀请朋友乘坐扁舟来访,共享林间清谈,以诗歌来抚慰彼此的心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清贫生活的淡然态度,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