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京口浪花迎棹白,海门山色入楼寒全文

京口浪花迎棹白,海门山色入楼寒

出处:《送牛学士知润州
宋 · 王禹称
诏从书殿理江干,江外生民识谏官。
京口浪花迎棹白,海门山色入楼寒
茅君仙洞披图见,张祜诗牌拂藓看。
他日政成无一事,好吟新句寄长安。

拼音版原文

zhàocóngshū殿diànjiānggānjiāngwàishēngmínshíjiànguān

jīngkǒulànghuāyíngzhàobáihǎiménshānlóuhán

máojūnxiāndòngjiànzhāngshīpáixiǎnkàn

zhèngchéngshìhǎoyínxīnchángān

注释

诏:皇帝的命令。
书殿:宫中的文书处理处。
江干:江边。
生民:百姓。
谏官:直言进谏的官员。
京口: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
浪花:江水激起的白色泡沫。
海门:江海口。
山色:山的景色。
楼寒:楼中感受到的寒意。
茅君仙洞:传说中的仙人洞穴。
披图见:打开地图观看。
张祜诗牌:张祜的诗作。
拂藓看:擦拭干净后阅读。
政成:政事顺利。
无一事:没有烦忧的事情。
长安:古都,这里指朝廷。

翻译

皇帝的命令从宫中下达,管理着江边事务,江边的百姓认识这位谏官。
在京口,白色的浪花拍打着船舷,海门的山色在寒意中映入楼窗。
在茅君的仙洞中,我打开地图游览,寻找张祜的诗牌,擦拭掉青苔细细观看。
将来有一天政事顺利,没有烦忧,我会悠闲地吟咏新诗,寄给远方的长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的场景,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政治理想的向往。开篇“诏从书殿理江干”,表明诗人在接到诏令后,从朝廷的图书馆中踏上前往江边的旅程,以治理江防为职责。这不仅展示了官员的职责,也映射出诗人的学识。

“江外生民识谏官”则写出了百姓对这位官员的期待,希望他能听取百姓的声音,成为一位明智和善良的管理者。这里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理想官僚的期望,即他们不仅要有能力治理国家,还应具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倾听民意。

“京口浪花迎棹白,海门山色入楼寒”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其中“浪花迎棹白”形容波涛汹涌,水势浩大;“海门山色入楼寒”则写出了远处山色的苍翠和清冷的气氛,这些自然景象既是诗人的视觉体验,也可能反映了他内心的情感世界。

接着,“茅君仙洞披图见,张祜诗牌拂藓看”两句,分别提到了茅山的仙洞和张祜的诗碑。这两处古迹不仅是自然风光的点缀,也象征着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诗人通过这些历史遗迹表达了对文学与先贤的尊崇之情。

最后,“他日政成无一事,好吟新句寄长安”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政治清明、百姓安宁的美好愿景,以及希望能够在那样的日子里,以诗歌来纪念这段旅程和心路历程。这里的“寄长安”暗示了对京城的思念,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中央政权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遗迹以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勾勒出了一个理想的政治图景和个人的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