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言夙契三乘偈,一噫何妨万窍音
出处:《用徐谏议韵上谢参政》
宋 · 曹勋
名传蔡国冠儒林,二百年来庆泽深。
同德允为贤相法,醉经端向古人寻。
稍提阙里西河意,尽扫桑间濮上音。
行听雨濛歌迅召,不应衮绣有遐心。
力辞大政勋方著,均佚琳宫道益深。
北阙嘉猷常简在,东山春色寄幽寻。
半言夙契三乘偈,一噫何妨万窍音。
贱子抠衣陪下士,天游六凿已无心。
同德允为贤相法,醉经端向古人寻。
稍提阙里西河意,尽扫桑间濮上音。
行听雨濛歌迅召,不应衮绣有遐心。
力辞大政勋方著,均佚琳宫道益深。
北阙嘉猷常简在,东山春色寄幽寻。
半言夙契三乘偈,一噫何妨万窍音。
贱子抠衣陪下士,天游六凿已无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蔡国:古代诸侯国名。冠儒林:在文人学士中居首。
庆泽:恩惠与福泽。
贤相法:贤能宰相的行为准则。
阙里:孔子故乡,代指儒家文化。
西河:古代地区名,与儒家思想有关。
桑间濮上:原指男女欢歌之地,此处指世俗音乐。
衮绣:帝王礼服,象征高位。
均佚:平均分配,引申为公正无私。
琳宫:宫殿,此处指修行之处。
北阙:皇宫北门,代指朝廷。
东山:隐士居所,此处指退隐生活。
三乘:佛教术语,指小乘、中乘、大乘三个阶段。
六凿:佛教用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此处指世俗欲望。
翻译
蔡国名流冠儒林,两百年来恩泽深。以贤相为榜样,醉心研读古圣经。
汲取孔门西河意,摒弃世俗桑濮音。
聆听雨声歌召唤,不存高官远虑心。
功绩显著辞高位,修身养性道更深。
朝廷谋略常记心,隐居山林寄幽情。
半句佛理如约,一声轻叹共鸣多。
我这凡夫随众士,六根清净无杂念。
鉴赏
这首宋诗是曹勋献给谢参政的作品,以徐谏议的韵脚为依据。诗人首先赞扬了谢参政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和深厚的德泽,称其为贤相典范,注重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接着,他提到谢参政的学识渊博,不仅继承了儒家传统,还摒弃了不雅之音,倡导正道。
诗人期待听到谢参政在雨中吟唱,召唤贤能,但暗示他不应有远离朝廷之心。谢参政虽功绩显著,却淡泊名利,追求道义的深入,他的行为如同北阙的嘉言,常被朝廷采纳。同时,谢参政的高尚品格也如东山春色般,寓含着隐逸的追求。
诗人表示,谢参政的智慧深邃,即使是简单的言语也能传达深远的哲理,他的豁达心境使得即使是微小的声音也能引发共鸣。最后,诗人自谦为下士,表示自己已经超脱世俗,无暇他顾,全身心投入与谢参政的交流之中。整首诗赞美了谢参政的德才兼备,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