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花野竹三间屋,皓月清风万首诗
出处:《思家五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忆昔年垂五十时,紫阳山下结茅茨。
閒花野竹三间屋,皓月清风万首诗。
得罪权臣常自笑,逃名市隐复奚疑。
寿登钓渭真惭愧,不学空令有四儿。
閒花野竹三间屋,皓月清风万首诗。
得罪权臣常自笑,逃名市隐复奚疑。
寿登钓渭真惭愧,不学空令有四儿。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忆昔年》。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紫阳山下定居的生活情景和心境。
"忆昔年垂五十时,紫阳山下结茅茨。"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当时他年近五十,在紫阳山下建起了自己的草屋。这不仅描绘出诗人的生活环境,也透露出一种隐逸、归于自然的心情。
"閒花野竹三间屋,皓月清风万首诗。"
这里写出了诗人居所的简朴和周围自然景观的美丽,以及他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诗歌。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与物质生活之间的和谐统一。
"得罪权臣常自笑,逃名市隐复奚疑。"
这两句流露出了诗人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以及他因为不满时势、反抗官僚而被迫隐退的无奈。"得罪权臣"表明了诗人与当权者之间的矛盾,而"逃名市隐复奚疑"则是对自己选择的肯定和坚持。
"寿登钓渭真惭愧,不学空令有四儿。"
最后两句,诗人提到自己年岁已高,达到像古代隐士许由在钓渭山中耕作的境界时,感到真正的自责和悔悟。他承认自己的文学成就并不算什么,这种谦逊之语反映出诗人的高尚品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隐逸生活中的自得其乐和精神上的超脱。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时间流逝、功名易逝的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