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失连宵望,犹馀此夕谋
出处:《八月十二夜至十六夜皆无月赋诗三首 其三》
宋 · 赵蕃
已失连宵望,犹馀此夕谋。
疏明时递见,暗淡幸空休。
无复丹梯意,居然四壁幽。
有怀千万种,都付一搔头。
疏明时递见,暗淡幸空休。
无复丹梯意,居然四壁幽。
有怀千万种,都付一搔头。
注释
已失:失去。连宵:连续多晚。
望:期待。
犹馀:仍然有。
此夕:今晚。
疏明:微弱的光线。
时递见:不时能相互看见。
暗淡:黑暗。
幸空休:庆幸暂时的宁静。
无复:不再有。
丹梯:登高望远。
居然:竟然。
四壁幽:四周墙壁的寂静。
有怀:心中有。
千万种:千百种。
都付:都化作。
一搔头:一次轻轻的抓头。
翻译
已经失去了连续多晚的期待,今晚仍有计划在心中盘算。在微弱的光线下,我们不时能相互看见,虽然黑暗中也庆幸暂时的宁静。
不再有登高望远的心思,四周的墙壁显得格外寂静和孤独。
心中有千百种思绪,都化作了一次轻轻的抓头动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在八月十二日至十六日连续四天没有月亮时所作的组诗第三首。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变化,表达了对月光的期待和此刻心境的抒发。
首句“已失连宵望”写出了诗人之前连续几个晚上都在期盼月亮的出现,但遗憾的是未能如愿。次句“犹馀此夕谋”则暗示了诗人并未放弃,仍然在今晚设法寻找或寄托对月的思绪。
“疏明时递见”描绘了月光在夜晚时断时续的出现,虽然微弱,但足以让诗人感到一丝慰藉。“暗淡幸空休”则庆幸至少此刻月色不再完全隐没,稍解之前的失望。
“无复丹梯意”中的“丹梯”常用来象征登仙之路,这里可能暗指对月宫的向往,诗人表示已经失去了那种追求,转而专注于身边的环境。“居然四壁幽”描述了室内环境的寂静和幽深,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孤寂。
最后两句“有怀千万种,都付一搔头”,诗人感慨万千的情绪化作了一次轻轻的抓头动作,形象地表达了他复杂的心绪难以言表,只能以这种简单的行为来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月色的描绘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内心世界的细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