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虽嫡孙行,名在恶子中
出处:《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
宋 · 陈师道
生世何用早,我已后此翁。
颇识门下士,略已闻其风。
中年见二子,已复岁一终。
呼我过其庐,所得非所蒙。
先朝群玉殿,冠佩环群公。
神文焕王度,喜色见天容。
御榻谁复登,帝书元自工。
黄绢两大字,一览涕无从。
似欲托其子,天意人与同。
历数况有归,敢有贪天功。
集古一千卷,明明并群雄。
谁为第一手,未有百世公。
庙器刻科斗,宝樽蟠华虫。
缅怀弁服士,酬献鸣瑽瑢。
插架一万轴,遗子以固穷。
素琴久绝弦,棋酒颇阙供。
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
世虽嫡孙行,名在恶子中。
斯人日已远,千岁幸一逢。
吾老不可待,草露湿寒蛩。
颇识门下士,略已闻其风。
中年见二子,已复岁一终。
呼我过其庐,所得非所蒙。
先朝群玉殿,冠佩环群公。
神文焕王度,喜色见天容。
御榻谁复登,帝书元自工。
黄绢两大字,一览涕无从。
似欲托其子,天意人与同。
历数况有归,敢有贪天功。
集古一千卷,明明并群雄。
谁为第一手,未有百世公。
庙器刻科斗,宝樽蟠华虫。
缅怀弁服士,酬献鸣瑽瑢。
插架一万轴,遗子以固穷。
素琴久绝弦,棋酒颇阙供。
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
世虽嫡孙行,名在恶子中。
斯人日已远,千岁幸一逢。
吾老不可待,草露湿寒蛩。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通过对兖文忠公家中的六一堂图书的描绘,表达了对主人深厚学识和高尚品格的敬仰。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兖公早逝,但他的学问和德行却如群玉般璀璨,令人赞叹。他收藏的古籍众多,被誉为群雄之首,但无人能定其第一。兖公将这些宝贵藏书留给子孙,希望他们借此坚守贫困,保持清贫的生活态度。诗人还提到,尽管自己并非嫡孙,但对兖公的敬仰如同曾南丰一般,即使时代变迁,仍感荣幸能与这位贤者相逢。最后,诗人感叹岁月无情,自己年事已高,只能在秋夜的草露和寒蛩声中回味这段历史。整首诗情感深沉,对典籍文化的珍视和对先贤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