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忽看淮月临寒食,想映江春听伯劳全文

忽看淮月临寒食,想映江春听伯劳

宋 · 王安石
怒水凭风雪垄高,乱流追我祇鱼舠。
忽看淮月临寒食,想映江春听伯劳
道义当成麟一角,文章已秃兔千毫。
后生可畏吾知子,南北何时见两髦。

注释

怒水:形容激流汹涌。
凭:凭借。
风雪:指风雪天气。
垄高:堤岸高处。
乱流:纷乱的水流。
祇:只。
鱼舠:小舟,像鱼一样在水中穿梭。
淮月:淮河上的月亮。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前一天或后一天。
伯劳:鸟名,叫声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麟一角:比喻极珍贵的道德品质。
文章:这里指诗文创作。
兔千毫:形容写作时笔墨挥洒如兔毫般流畅。
后生:年轻人。
可畏:令人敬畏。
吾知子:我知道你。
两髦:古代男子成年后的发式,指头发束在头顶两侧。

翻译

狂风卷起怒涛,雪浪涌上高高的堤岸,纷乱的水流追逐着我这小舟。
忽然看见淮河上的月光洒在寒食节,想象那江边春天的景色,听着伯劳鸟的叫声。
坚守道义如同麒麟的一角珍贵无比,写作才华已经使笔尖磨秃无数毫毛。
年轻人的潜力令人敬畏,我知道你有才华,不知何时才能在南北两地相见,共享彼此的成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李君昆弟访别长芦至淮阴追寄》。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离别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内心的自信与期望。

首句“怒水凭风雪垄高”描绘了一幅狂风暴雨、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通过“怒水”的形容词,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和动荡的心境。紧接着,“乱流追我祇鱼舠”,则是将这种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与个人的无力回避相结合,显示了面对困难时的无奈。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并没有表现出消极的情绪,而是在接下来的两句中展现了自己的坚定和自信。通过“忽看淮月临寒食,想映江春听伯劳”,诗人表达了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中,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最后两句,“道义当成麟一角,文章已秃兔千毫”,显示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道义”)与文学创作(“文章”)的自信和期待。这里的“麟”指的是传说中的祥瑞之兽,寓意着高尚的品格;“兔”则是形容词,用来比喻文章的丰富和细腻。

尾句“后生可畏吾知子,南北何时见两髦”,则是在表达对后辈者的期望与鼓励,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重逢旧友的渴望。这里的“两髦”是指双方都有了白发,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对未来相聚机会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与展现个人的坚定信念,构建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王安石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示了其文学才华,也传递出对于友谊和未来的深切思索。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