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盈前婵娟子,秀色粲玉骨全文

盈前婵娟子,秀色粲玉骨

出处:《猗猗亭夜月
宋 · 毛滂
猗猗亭下竹,娥娥竹上月。
微风静兰路,水石相映发。
盈前婵娟子,秀色粲玉骨
褰衣往从之,露泣苔侵袜。

拼音版原文

tíngxiàzhúéézhúshàngyuè

wēifēngjìnglánshuǐshíxiāngyìng

yíngqiánchánjuānxiùcàn

qiānwǎngcóngzhītáiqīn

注释

猗猗:茂盛的样子。
亭下:亭子下方。
娥娥:明亮的样子。
兰路:兰花小径。
水石:水边的石头。
映发:互相照耀。
婵娟子:美丽的女子。
秀色:美好的容貌。
粲玉骨:像玉一样洁白。
褰衣:撩起衣裳。
露泣:泪水如露珠般滑落。
苔侵袜:青苔浸湿了袜子。

翻译

茂盛的亭下竹林,明亮的竹梢月光。
微风吹过兰花小径,水石相互照耀生辉。
眼前是美丽的女子,容貌如玉,光彩照人。
我撩起衣裳跟随她,脚下青苔湿润,沾湿了我的袜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猗猗亭下竹,娥娥竹上月"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竹子的轻柔与月光的洁净并置,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微风静兰路,水石相映发"四字写出了夜晚的宁静和自然景物间的和谐共生,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接下来的"盈前婵娟子,秀色粲玉骨"一句,则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她的容貌如同满月般圆润,肌肤犹如精致的玉器般细腻,展现了古典诗词中对女性美的独特审美。

"褰衣往从之,露泣苔侵袜"一句,则透露出诗人与这位女子相遇时的场景。诗人似乎在暗示着某种情感的交流或是深刻的情感体验,而"露泣"则增添了一份哀婉。

整首诗通过对夜色、自然和人物美的描绘,流露出一种淡远而又不失柔情的意境。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笔触,将一个静谧而充满美感的夜晚场景呈现给读者,使人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