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知穷达理,不在荣与枯
出处:《赠吴述之先生》
清 · 王燮
石君炫锦障,申公迓蒲车。
岂知醉中狂,天地为之庐。
惟兹富若贵,本为人所趋。
金谷罹奇祸,坛席讥竖儒。
李杜并沈沦,颢气冲太虚。
如何千载后,共许经济储。
乃知穷达理,不在荣与枯。
先民亦有言,浊水求明珠。
岂知醉中狂,天地为之庐。
惟兹富若贵,本为人所趋。
金谷罹奇祸,坛席讥竖儒。
李杜并沈沦,颢气冲太虚。
如何千载后,共许经济储。
乃知穷达理,不在荣与枯。
先民亦有言,浊水求明珠。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燮赠予吴述之先生的第二首作品,通过对石君和申公的描绘,表达了对财富与地位的看法。首句“石君炫锦障”暗示了吴先生的豪奢生活,而“申公迓蒲车”则描绘出他朴素的出行方式,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指出,富贵并非恒久不变,如金谷园的奢华最终遭遇不幸,连带讥讽了那些只看重权势的儒生。
接着,诗人以李杜两位大诗人的命运为例,说明才华横溢的人也可能陷入困境,但他们的精神如同浩渺的清气,超越世俗。最后,诗人感慨千年之后,人们依然赞赏吴先生的才智和经世济民的能力,认为穷达之理并不取决于一时的荣枯。结尾引用古人之言“浊水求明珠”,寓意在污浊世事中仍能发现真正的价值,是对吴述之先生品格的高度赞扬。
整首诗通过寓言和历史典故,既赞美了吴先生的品质,也借以阐述人生哲理,体现了王燮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诗学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