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蔬留好客,笔砚老斯人
出处:《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其一》
宋末元初 · 汪元量
石田林处士,吟境静无尘。
乱后长如醉,愁来不为贫。
饭蔬留好客,笔砚老斯人。
近法秦州体,篇篇妙入神。
乱后长如醉,愁来不为贫。
饭蔬留好客,笔砚老斯人。
近法秦州体,篇篇妙入神。
注释
石田林处士:一位名叫石田林的隐士。吟境:诗人的创作境界。
静无尘:极其宁静,没有世俗的纷扰。
乱后:战乱之后。
长如醉:长久地处于恍惚状态。
愁来:每当忧愁袭来。
不为贫:不是因为贫穷而愁苦。
饭蔬:用蔬菜招待。
好客:热情好客。
笔砚:书法和文具。
老斯人:使这个人(指诗人)老去。
近法:接近、效仿。
秦州体:古代的一种诗歌风格,可能指秦地或秦州地区的诗歌传统。
篇篇:每一篇文章。
妙入神: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翻译
石田林处士,他的诗境宁静无尘埃。战乱之后他常感到如醉如痴,忧愁并非因贫穷而起。
他以蔬菜招待好友,自己则沉浸在书法和诗文中老去。
他的创作近似秦州体风格,每一篇都精妙入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士在山林之间的生活情景。"石田林处士,吟境静无尘"表明诗人在山林中过着清净无为、远离尘世的生活。"乱后长如醉,愁来不为贫"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战乱后的哀愁,但他并不为物质贫乏而忧虑,这反映了诗人的超脱与豁达。
"饭蔬留好客,笔砚老斯人"显示了诗人热情接待来访之客,同时也保有着对文字的珍视和执着,这位隐士虽然退隐山林,但仍然保持着文人的雅致与气质。最后两句"近法秦州体,篇篇妙入神"则表明诗人在文学上追求的是秦州体这一古典诗风,并且达到了每一篇都能入乎神韵的境界。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文墨和超然物外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