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材不作栋梁用,秪恐斤斧终难容
出处:《严景安壁上尽松次韵》
元 · 张仲深
天风吹雨来沧溟,霹雳下震龙盲惊。
巨灵怒拔千兔秃,老龙蜕此槎牙形。
致身自合倚绝壁,底向虚堂寄灵迹。
龙香搅翠秋淋漓,老干摩空天咫尺。
当年触石誇共工,天柱夜折嵩高中。
大材不作栋梁用,秪恐斤斧终难容。
遂令根盘多错节,安得吴刀秋斸月。
会须斩伐登庙堂,留取君家壁如雪。
巨灵怒拔千兔秃,老龙蜕此槎牙形。
致身自合倚绝壁,底向虚堂寄灵迹。
龙香搅翠秋淋漓,老干摩空天咫尺。
当年触石誇共工,天柱夜折嵩高中。
大材不作栋梁用,秪恐斤斧终难容。
遂令根盘多错节,安得吴刀秋斸月。
会须斩伐登庙堂,留取君家壁如雪。
鉴赏
这首元代张仲深的诗《严景安壁上尽松次韵》描绘了一幅风雨中松树坚韧的画面。首句“天风吹雨来沧溟,霹雳下震龙盲惊”以风雨交加的场景开篇,暗示松树在恶劣环境中依然挺立。接着,“巨灵怒拔千兔秃,老龙蜕此槎牙形”运用神话意象,形容松树如同巨灵拔兔、老龙蜕变,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松树的顽强与奇特形态。
“致身自合倚绝壁,底向虚堂寄灵迹”进一步强调松树生长于险峻之地,其精神寄托于空旷的堂室,象征着坚韧不屈的人格。接下来的“龙香搅翠秋淋漓,老干摩空天咫尺”描绘了松香飘散、翠色苍茫的秋日景象,以及松干直指天空的壮观。
诗人借“当年触石誇共工,天柱夜折嵩高中”提及共工触山的传说,将松树比作支撑天地的天柱,即使遭受折断的厄运,依然屹立不倒。最后,“大材不作栋梁用,秪恐斤斧终难容”表达了对松树才华被埋没的惋惜,担心它们最终难以逃脱被砍伐的命运。
然而,诗人并未放弃希望,他期待“会须斩伐登庙堂,留取君家壁如雪”,认为尽管面临困境,但只要时机成熟,这些松树的精华仍会被人们认可,成为洁白如雪的壁饰,永载史册。整首诗赞美了松树的坚韧与价值,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人才被发掘和赏识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