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自处平世,安知我心苦
出处:《送人归姑熟》
元末明初 · 戴良
一官冒风尘,十载犯霜露。
岂伊怀禄情,亦以娱亲故。
长涂忽榛棘,四海益氛雾。
父母且不知,妻子岂得顾。
闽海非我乡,浙河幸余渡。
谁知消息近,反使心魂惧。
桑梓半不存,骨肉定何处。
掩骼古则然,脱骖今岂遇。
言归虽有期,悲情将焉诉。
蓼虫昧葵堇,晨鸡识晦雨。
君自处平世,安知我心苦。
岂伊怀禄情,亦以娱亲故。
长涂忽榛棘,四海益氛雾。
父母且不知,妻子岂得顾。
闽海非我乡,浙河幸余渡。
谁知消息近,反使心魂惧。
桑梓半不存,骨肉定何处。
掩骼古则然,脱骖今岂遇。
言归虽有期,悲情将焉诉。
蓼虫昧葵堇,晨鸡识晦雨。
君自处平世,安知我心苦。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送人归姑熟》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仕途上的艰辛与对家庭的牵挂,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迷茫。
首联“一官冒风尘,十载犯霜露”,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作为官员在外奔波的艰辛,风尘仆仆,霜露满身,形象地展现了其仕途生涯的不易。
颔联“岂伊怀禄情,亦以娱亲故”,转折中透露出主人公并非仅仅为了追求俸禄,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对家人的关爱与陪伴,体现了其人性中的温情与责任感。
颈联“长涂忽榛棘,四海益氛雾”,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漫长旅途中的艰难与困境,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与复杂。
尾联“谁知消息近,反使心魂惧”、“掩骼古则然,脱骖今岂遇”,表达了主人公对亲人安危的深深忧虑,以及在乱世中寻求庇护的困难与无奈。
最后两联“言归虽有期,悲情将焉诉”、“君自处平世,安知我心苦”,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了身处乱世的痛苦与挣扎,同时也对那些生活在安定环境中的人们发出感慨,提醒他们珍惜眼前的和平与安宁。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社会动荡时期,对家庭、对国家、对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