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言无缘饰,大道甚简易
出处:《圭上人两过吾家既去作此》
宋 · 释德洪
牛鸣马不仰,火必就燥地。
应真隐耽源,寂子一再至。
至言无缘饰,大道甚简易。
三关不却人,见者自拟议。
法身忽有剩,佛祖俱丧气。
君看暮归人,径去方掉臂。
应真隐耽源,寂子一再至。
至言无缘饰,大道甚简易。
三关不却人,见者自拟议。
法身忽有剩,佛祖俱丧气。
君看暮归人,径去方掉臂。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思想的精髓。诗中通过“牛鸣马不仰,火必就燥地”这一形象的对比,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与选择之间的关系,即事物会自然趋向于适合自己的环境,如同火必就燥地一样。
接着,“应真隐耽源,寂子一再至”,描绘了高僧大德隐居修行的情景,他们深入禅定,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而“至言无缘饰,大道甚简易”则强调了佛法的直接与朴素,无需过多的装饰与修饰,大道其实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与实践。
“三关不却人,见者自拟议”中的“三关”可能指的是佛教修行中的三个重要阶段或障碍,诗人在此指出,真正的佛法并不排斥任何人,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思考与实践。而“法身忽有剩,佛祖俱丧气”则表达了对传统宗教形式的反思,认为真正的佛法不应受限于特定的仪式或偶像崇拜,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之中。
最后,“君看暮归人,径去方掉臂”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结束,意在提醒读者,佛法的实践并不复杂,就像傍晚回家的人,只需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自然就能达到目的地。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佛教的修行之道及其对生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