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怀自是愁无着,清梦何曾睡得成
出处:《不寐有怀故里南涧旧游》
明 · 刘崧
东槐西杨乌乱鸣,初昏嘈杂到深更。
羁怀自是愁无着,清梦何曾睡得成。
戍垒月高千杵急,纸风定一灯明。
却思武姥峰前夜,卧听萧郎弄笛声。
羁怀自是愁无着,清梦何曾睡得成。
戍垒月高千杵急,纸风定一灯明。
却思武姥峰前夜,卧听萧郎弄笛声。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不寐有怀故里南涧旧游》描绘了一幅夜晚思乡的画面。首句“东槐西杨乌乱鸣”,以乌鸦的嘈杂叫声渲染出夜晚的寂静与凄凉,暗示诗人内心的纷扰。"初昏嘈杂到深更"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推移和诗人难以入眠的状态。
"羁怀自是愁无着"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愁绪无处安放,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清梦何曾睡得成"则写出诗人连清梦都难以实现,足见其愁苦之深。
后两句“戍垒月高千杵急,纸鹞风定一灯明”通过描绘边塞戍楼的景象,借月光和夜深时分的军营鼓声,寓含战事和离乱之意,增添了诗的厚重感。而“纸鹞风定一灯明”则以孤独的一盏灯火,象征着诗人内心对家乡温暖的渴望。
最后,诗人回忆起在武姥峰前的旧日时光,“卧听萧郎弄笛声”,那悠扬的笛声似乎还在耳边回荡,更添了几分乡愁和怀旧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和生活中的孤寂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