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乐行相引,琪花坐可攀
出处:《入太和山游道院作》
明 · 区大相
谷转迷丹洞,山分出石关。
人疑骑鹤至,客似御风还。
天乐行相引,琪花坐可攀。
松间拜真老,从此谢尘寰。
人疑骑鹤至,客似御风还。
天乐行相引,琪花坐可攀。
松间拜真老,从此谢尘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进入太和山游览道院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神秘与超脱的氛围。
首联“谷转迷丹洞,山分出石关”,以“谷转”、“山分”描绘了山中曲折幽深的路径,以及由自然形成的石门,暗示着通往神秘之地的门户。这里的“丹洞”可能指的是道教修行的圣地,隐含着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探索。
颔联“人疑骑鹤至,客似御风还”,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骑鹤”,源自《列仙传》中的故事,指仙人乘鹤飞翔;二是“御风”,出自《庄子·逍遥游》,形容自由自在地飞行。这两句通过想象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般道院的向往,以及自己仿佛已经超脱尘世,与仙人共游的幻觉。
颈联“天乐行相引,琪花坐可攀”,进一步渲染了道院的神秘与美好。天上的音乐引领着人前行,而“琪花”则象征着仙界的珍奇之物,可以触手可及。这两句不仅展现了道院环境的清幽与华美,也寄托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越世俗的愿望。
尾联“松间拜真老,从此谢尘寰”,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归宿。在松树掩映的道院中,遇到了真正的高人,得到了心灵的慰藉与指导。这不仅是对道家修行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最后一句“从此谢尘寰”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尘世,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道家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