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忆清虚下云汉,转头劫堑已灰飞
出处:《次韵袁提学题皇甫真人清虚庵二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犹忆清虚下云汉,转头劫堑已灰飞。
三山恍惚惊鳌动,千岁凄凉望鹤归。
风度羡君仙骨瑩,年华迫我世缘微。
岂无道侣歌招隐,许脱红尘卧碧霏。
三山恍惚惊鳌动,千岁凄凉望鹤归。
风度羡君仙骨瑩,年华迫我世缘微。
岂无道侣歌招隐,许脱红尘卧碧霏。
注释
清虚:指道教中的仙境,清静虚无之地。劫堑:比喻世间的苦难和变迁。
恍惚:形容模糊不清或心神不定。
鳌动:神话中海龟或大鳖,此处象征大地或世界。
鹤归:象征着超脱尘世、归隐山林。
仙骨莹:形容仙人的气质清雅,骨骼晶莹。
道侣:修道者的朋友,通常指志同道合的伴侣。
碧霏:绿色的山林,代指自然环境。
翻译
依然记得在那清虚之境俯瞰星河,回头一看,世间沧桑已化为灰烬。三座神山似乎因惊讶而摇动,千年孤独中期待着白鹤回归。
羡慕你如仙人般风度翩翩,晶莹剔透,岁月匆匆,世俗的牵绊越来越微弱。
难道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唱出隐逸之歌,让我能从红尘俗世中解脱,躺卧在青翠的山林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方回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的,次韵袁提学题皇甫真人清虚庵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犹忆清虚下云汉,转头劫堑已灰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留恋,而转瞬之间,那些曾经辉煌的城墙如今却已成为废墟,化作尘埃随风散去。
"三山恍惚惊鳌动,千岁凄凉望鹤归。"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其中“三山”指的是道教中的仙山,诗人心中对那种超凡脱俗的生活充满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万物凋零的悲凉感慨。
"风度羡君仙骨莹,年华迫我世缘微。"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中风度翩翩、骨清如玉之人的羡慕,同时也感到自己在尘世间的时光被世俗纠缠而日渐稀薄。
"岂无道侣歌招隐,许脱红尘卧碧霏。"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是否有志同道合之人的呼唤,以及希望能够找到知音,以便共同摆脱世俗的牵绊,寻找一片清净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