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发萧萧满镜丝,情怀非复似平时
出处:《初冬有感二首 其一》
宋 · 陆游
衰发萧萧满镜丝,情怀非复似平时。
风霜十月流年感,砧杵三更游子悲。
闽峤故人消息恶,蜀江遗老素书迟。
一箪豆饭休嫌薄,赋分羁穷合自知。
风霜十月流年感,砧杵三更游子悲。
闽峤故人消息恶,蜀江遗老素书迟。
一箪豆饭休嫌薄,赋分羁穷合自知。
注释
衰发:衰老的头发。萧萧:形容稀疏或声音凄凉。
镜丝:镜子中的白发。
情怀:心情。
似平时:像平时一样。
风霜:秋季的寒风和霜冻。
流年:岁月。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古人用来捣衣。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闽峤:古代指福建地区。
故人:老朋友。
消息恶:音信不通。
蜀江:四川的江河。
遗老:年老的人。
素书:白色的信纸,古时常用以写信。
一箪豆饭:一篮子粗米饭。
嫌薄:嫌弃少或不好。
赋分:人生的际遇或命运。
羁穷:困厄贫穷。
合自知:应该自己明白。
翻译
满头白发如丝般稀疏,心情已不再像往常平静。深秋寒风吹过,引发岁月流逝的感慨,深夜的捣衣声勾起游子的悲伤。
在福建的朋友音信全无,四川的老者书信来得缓慢。
即使只有一碗粗茶淡饭,也不必嫌弃太微薄,命运的困顿本就应自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初冬有感二首(其一)》。诗中,诗人以“衰发萧萧满镜丝”描绘了自己白发苍苍的形象,流露出岁月催人老的感慨。接下来,“情怀非复似平时”表达了诗人心境的变化,不再如以往般平静,流露出了对时光流逝和自身境遇的深深忧虑。
“风霜十月流年感,砧杵三更游子悲”两句,通过秋风和砧声,渲染出深秋的凄凉氛围,勾起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亲人的牵挂。诗人提到“闽峤故人消息恶”,暗示了与旧友的音信断绝,增添了孤独和忧虑;“蜀江遗老素书迟”则表达了对年迈亲友的担忧,书信往来缓慢,更显离情之苦。
最后两句“一箪豆饭休嫌薄,赋分羁穷合自知”,诗人自我宽慰,即使生活简朴,也不应抱怨,因为这是命定的漂泊和困厄,他深知自己的处境。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沧桑时的坚韧与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