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晓才通十里冰,颇怜黄帽叹征行
出处:《自常熟敲冰行舟半日一夜仅十里》
宋 · 袁说友
到晓才通十里冰,颇怜黄帽叹征行。
半篙不下风霜夜,一日之间水陆程。
无复稳时村路滑,不胜危处断桥倾。
驱驰原隰皇华事,筋力犹堪誓此生。
半篙不下风霜夜,一日之间水陆程。
无复稳时村路滑,不胜危处断桥倾。
驱驰原隰皇华事,筋力犹堪誓此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到晓:直到天亮。颇怜:非常同情。
黄帽:古代官员或商人的标志。
征行:远行。
半篙:半根船篙。
风霜夜:寒冷的夜晚。
水陆程:水陆交替的旅程。
无复:不再有。
稳时:平稳的时候。
村路滑:乡间道路湿滑。
断桥倾:断桥摇摇欲坠。
驱驰:奔走忙碌。
原隰:平原和低洼地。
皇华事:为皇家的使命。
筋力:体力。
誓此生:发誓为此生。
翻译
直到天亮才看到十里冰封,对戴黄帽的行人充满同情。夜晚寒风中船篙难行,一日之内要经历水陆双重旅程。
乡间小路湿滑不再平稳,危险的断桥更是令人担忧。
奔波劳碌是为了皇家的使命,我这把老骨头还足以发誓为此余生效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说友在宋代从常熟乘船逆流而上的艰辛经历。首句“到晓才通十里冰”写出了早晨出发时,河道上厚厚的冰层使得行船异常艰难,直到天亮才勉强行进十里。接下来的“颇怜黄帽叹征行”表达了诗人对旅途劳顿的黄帽(可能指舟子)的同情,对他们艰苦跋涉的感慨。
“半篙不下风霜夜”进一步描绘了夜晚行船的情景,寒风霜雪中只能轻轻摇动半篙撑船,显示出环境的恶劣和行舟的缓慢。诗人通过“一日之间水陆程”强调了旅程的紧凑,白天黑夜都在赶路,水陆兼程,舟行之急可见一斑。
“无复稳时村路滑,不胜危处断桥倾”两句,诗人细致地刻画了陆路的状况,乡间小路湿滑难行,而断桥又增添了危险,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诗人身处险境的紧张与谨慎。
最后两句“驱驰原隰皇华事,筋力犹堪誓此生”,诗人将个人的舟行体验升华到为国家使命奔波的层面,即使筋疲力尽,也愿意以余力坚守职责,表达了他坚定的决心和对国家的忠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坚韧精神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