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刻太史铭,何如蔡邕表
出处:《华处士哀挽》
明 · 程敏政
锡山华名宗,系出齐孝子。
居今八百年,代代享蕃祉。
云礽森玉立,有美时葺翁。
三郎如鼎足,挺挺多父风。
就中承事君,人物更娟好。
起家方有闻,捐馆一何蚤。
平生干蛊意,永夕吾伊声。
里人感利济,塾师惊老成。
朅来丁岁荒,大发囷中米。
诏与冠服荣,身抗令丞礼。
君心非乐此,所乐在书巢。
史评著北宋,遗稿存东郊。
临风嗟若人,曾不跻下寿。
所期到松筠,何意等蒲柳。
虽遗白头父,剩有青年孙。
勉哉光世谱,坐待高君门。
矗矗延祥山,山前下新兆。
中刻太史铭,何如蔡邕表。
居今八百年,代代享蕃祉。
云礽森玉立,有美时葺翁。
三郎如鼎足,挺挺多父风。
就中承事君,人物更娟好。
起家方有闻,捐馆一何蚤。
平生干蛊意,永夕吾伊声。
里人感利济,塾师惊老成。
朅来丁岁荒,大发囷中米。
诏与冠服荣,身抗令丞礼。
君心非乐此,所乐在书巢。
史评著北宋,遗稿存东郊。
临风嗟若人,曾不跻下寿。
所期到松筠,何意等蒲柳。
虽遗白头父,剩有青年孙。
勉哉光世谱,坐待高君门。
矗矗延祥山,山前下新兆。
中刻太史铭,何如蔡邕表。
鉴赏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华处士哀挽》是一首悼念华姓处士的挽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哀思。诗中提到华氏家族源远流长,以孝子闻名,延续八百年的繁荣。诗人特别赞扬了华处士的三个儿子,其中一人品行端正,如同鼎足,继承了父亲的美德。华处士一生致力于公益,早年已有声誉,但不幸英年早逝,他的勤劳和乐于助人的精神被乡亲们深深怀念。
诗中提及华处士在饥荒年间慷慨解囊,受到朝廷嘉奖,但他并不追求世俗的荣耀,而是在书斋中寻求真正的快乐。他的著作被赞誉为北宋史评,遗稿留存于东郊,显示出其学术成就。诗人感叹华处士未能长寿,原本期望他能像松竹一样坚韧,却没想到会比寻常人先离世。尽管如此,华处士仍有青年后辈,希望他们能继承家风,光大族谱,期待有朝一日能在高门显赫。
最后,诗人描绘了锡山延祥山的景象,暗示华处士的墓地,以及山上的太史铭和蔡邕表,象征着华处士的不朽名声。整首诗情感深沉,对华处士的评价既赞美又惋惜,充满了对故人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