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恨从公十年晚,公宁于我亦深期
出处:《次韵李子永》
宋 · 赵蕃
词源谁可障东之,今代谪仙仍有诗。
戏调犹能出平澹,意加每辄造瑰奇。
白头不用论新贵,黄卷惟应保素知。
我恨从公十年晚,公宁于我亦深期。
戏调犹能出平澹,意加每辄造瑰奇。
白头不用论新贵,黄卷惟应保素知。
我恨从公十年晚,公宁于我亦深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词源:源头、起源。谁:疑问词,指代某人。
可:能够。
障:阻挡。
东之:东方的崛起。
今代:当代。
谪仙:被贬谪的仙人,指李白等才子。
仍:仍然。
有:拥有。
戏调:戏谑的言辞。
犹:还。
能:能够。
出:显现。
平澹:平淡。
意加:意境添加。
每辄:常常。
造:创造。
瑰奇:非凡奇妙。
白头:白发,指年老。
论:谈论。
新贵:新兴的权贵。
黄卷:泛指书籍。
保:珍视。
素知:朴素的智慧。
我恨:我遗憾。
从公:跟从您。
十年晚:相识太迟。
公宁:您岂非。
深期:深厚期待。
翻译
谁能阻挡东方的崛起,当代贬谪的仙人仍有佳作。他的戏谑之词仍显平淡,但意境却常常创造出非凡奇妙。
不必在意白头新贵,只应珍视书籍中的朴素智慧。
我遗憾与您相识太迟,而您对我也寄予厚望。
鉴赏
这首宋诗是赵蕃对李子永的和作,通过对李子永诗歌风格的评价,表达了对李子永才华的赞赏以及对自己未能早识其才的遗憾。首句“词源谁可障东之”暗示李子永的诗歌如江河源头般源源不断,无人能阻。接着,“今代谪仙仍有诗”将李比作唐代诗人李白,赞美他的诗才横溢。
“戏调犹能出平澹”赞扬李子永即使在轻松戏谑的诗文中,也能展现出平淡而深沉的意境,显示出他的深厚功底。“意加每辄造瑰奇”则进一步强调他的创作常常出人意料,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新颖的构思。
“白头不用论新贵,黄卷惟应保素知”表达的是对李子永淡泊名利的态度,认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超越了世俗的荣华富贵,只求保持内心的素朴与真知。
最后两句“我恨从公十年晚,公宁于我亦深期”,诗人表达了对与李子永相识太迟的遗憾,同时也透露出李子永对他也有着深厚的期待,两人之间存在着知己般的默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赞许和敬佩之情,对李子永的诗歌才华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