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界难藏真薄相,一丝不挂且逢场
出处:《戏赠虔州慈云寺鉴老》
宋 · 苏轼
居士无尘堪洗沐,道人有句借宣扬。
窗间但见蝇钻纸,门外惟闻佛放光。
遍界难藏真薄相,一丝不挂且逢场。
却须重说圆通偈,千眼熏笼是法王。
窗间但见蝇钻纸,门外惟闻佛放光。
遍界难藏真薄相,一丝不挂且逢场。
却须重说圆通偈,千眼熏笼是法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戏赠虔州慈云寺鉴老》。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佛教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给予了深刻的描绘。
"居士无尘堪洗沐,道人有句借宣扬。"
开篇两句描写的是居士(在家修行之人)洁净无染,可以清洗尘埃,而道人则是通过诗句来传播佛法。这两句既对比了二者的生活状态,也隐含了作者对他们精神追求的赞美。
"窗间但见蝇钻纸,门外惟闻佛放光。"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寺院景象:窗内只见到蚊虫在纸上穿行,门外则只有佛光照耀,这不仅是对环境的刻画,也反映了僧人的心境,他们的心灵世界远离尘嚣,只有佛法的光芒引导。
"遍界难藏真薄相,一丝不挂且逢场。"
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佛家修行之深邃与超脱世俗的赞赏,意思是说在广阔的世界中,真正的心灵难以隐藏,它们如同轻薄的纱布,不为世间所羁绊。
"却须重说圆通偈,千眼熏笼是法王。"
最后两句,作者提到需要再次讲述《圆通偈》(一部佛教经典),强调了这部经典的重要性,并以“千眼熏笼”形象来比喻佛陀的智慧和力量,如同法王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生活、僧人修行与佛法传播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对于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