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为国戍绝塞,季子伴翁亲短檠
出处:《寄五郎兼示十五郎》
宋 · 陆游
八十九十老可惊,白发森然憎镜明。
身当游岱尚少驻,书欲藏山殊未成。
大儿为国戍绝塞,季子伴翁亲短檠。
古人已矣不可作,夜阑抚几叹平生。
身当游岱尚少驻,书欲藏山殊未成。
大儿为国戍绝塞,季子伴翁亲短檠。
古人已矣不可作,夜阑抚几叹平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白发:指老年人的头发。镜明:明亮的镜子。
游岱:游览泰山。
少驻:稍作停留。
殊未成:尚未完成。
戍绝塞:守卫边疆。
伴翁:陪伴老人。
短檠:昏暗的小灯。
古人已矣:过去的古人。
不可作:无法效仿。
夜阑:深夜。
叹平生:感叹一生。
翻译
年过八九十,令人惊讶,满头白发如林,照镜子都嫌太清晰。尽管游览泰山这样的壮举还应稍作停留,但收集的书籍却未能全部藏好。
大儿子在遥远的边关为国守卫,小儿子陪伴我这个老人,一起在昏暗的灯下读书。
古人已逝,无法再追寻他们的足迹,深夜独坐,感叹一生的经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寄五郎兼示十五郎》。诗中,诗人以八九十岁的高龄自况,感叹岁月匆匆,白发丛生,对镜而视,不禁心生厌恶。他虽然仍有游历泰山的愿望,但身体状况不允许,读书藏书的计划也未能完成。诗中提到的大儿戍守边关,季子陪伴自己苦读,展现出家庭的担当与亲情。最后,诗人感慨古人不可再做,深夜独坐,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整首诗情感深沉,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家国责任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