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华六辔去雍容,花放梅关正暮冬
出处:《送王都谏青岩还都》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皇华六辔去雍容,花放梅关正暮冬。
暂到天南罗凤鸟,却归朝右补山龙。
名书于古无多让,谏草从今又几封。
海表疮痍殊未起,好披民隐慰三农。
暂到天南罗凤鸟,却归朝右补山龙。
名书于古无多让,谏草从今又几封。
海表疮痍殊未起,好披民隐慰三农。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送王都谏青岩还都》。诗中描绘了友人王都谏即将离开南方,返回京城的情景。诗人在赞颂友人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归途的关切与期待。
首句“皇华六辔去雍容”,以“皇华”代指友人王都谏,用“六辔”形容其出行的庄重与从容,展现出友人离别时的风度与气派。接着,“花放梅关正暮冬”一句,通过“花放”与“梅关”的景象,巧妙地将友人的离别与自然界的季节变化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伤感的氛围。
“暂到天南罗凤鸟,却归朝右补山龙”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友人比作“罗凤鸟”和“山龙”,形象地表达了友人短暂的南方之行以及最终回归朝廷的使命。这里不仅赞美了友人的才华与贡献,也暗示了友人肩负的重要责任。
“名书于古无多让,谏草从今又几封”两句,进一步赞扬了友人在历史上的名声与贡献,以及他作为谏官所承担的责任。这两句既是对友人过去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工作的期待。
最后,“海表疮痍殊未起,好披民隐慰三农”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在友人即将归来之际,诗人希望友人能深入了解民间疾苦,为百姓发声,解决社会问题,体现出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期望与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与归来的描绘,以及对友人个人品质与社会责任的赞美,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