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为扪萝行,正坐爱山癖
宋 · 李弥逊
苦为扪萝行,正坐爱山癖。
振衣云中树,洗耳泉上石。
稍寻优钵林,偶旁瞿昙宅。
溪横走羊肠,山转回龙脊。
两难伴榰筇,二老共飞锡。
望迷落叶秋,坐断蒲团夕。
云归绕窗明,香尽出檐碧。
希声发岩窦,妙观生墙壁。
尘缘苦椎板,胜事成今昔。
离家月垂钩,归路月挂壁。
师今一帆轻,我向百里役。
船子罢持桡,赵州行蓦直。
振衣云中树,洗耳泉上石。
稍寻优钵林,偶旁瞿昙宅。
溪横走羊肠,山转回龙脊。
两难伴榰筇,二老共飞锡。
望迷落叶秋,坐断蒲团夕。
云归绕窗明,香尽出檐碧。
希声发岩窦,妙观生墙壁。
尘缘苦椎板,胜事成今昔。
离家月垂钩,归路月挂壁。
师今一帆轻,我向百里役。
船子罢持桡,赵州行蓦直。
注释
扪萝:攀援藤萝。山癖:对山的热爱。
振衣:抖落衣服。
洗耳:比喻倾听或静心。
瞿昙宅:指佛陀的住所。
羊肠:形容曲折的小路。
龙脊:比喻山脉的脊线。
飞锡:僧人手持锡杖飞行。
蒲团:禅修时所坐的垫子。
岩窦:岩石缝隙。
尘缘:世俗的缘分。
椎板:比喻艰难的生活。
蓦直:直接,径直。
翻译
辛苦攀援藤萝行,全因热爱山间癖。在云中的树木间抖落衣裳,泉水边的石头上洗耳聆听。
渐渐寻找优钵罗树林,偶尔路过瞿昙大师的居所。
小溪曲折如羊肠,山路蜿蜒似龙背。
独自行走需倚杖,两位老僧共乘锡杖飞翔。
迷失在秋天落叶中,静坐禅修度过傍晚。
云彩归巢映照窗户明亮,香烟袅袅飘出屋檐翠绿。
寂静之声从岩洞传出,奇妙景象在墙壁显现。
世俗烦恼如硬木敲击,美好时光成为今日回忆。
离家时月牙如钩,归途时月挂天边。
师父此刻乘船轻盈,我却百里劳役奔波。
船夫放下桨,赵州禅师径直前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黄檗归途以碧潭清皎洁为韵分得碧字真歇泛舟先归》。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写山居生活和归乡途中的感受。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开篇“苦为扪萝行,正坐爱山癖”表达了诗人对于山野生活的执着和喜爱。接着,“振衣云中树,洗耳泉上石”描绘了一幅清新的自然景象,诗人似乎在与大自然进行交流。
“稍寻优钵林,偶旁瞿昙宅”中的“优钵林”可能指的是优美的森林,而“瞿昙宅”则是佛教用语,意指僧侣居住的地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山中漫游时对自然和佛法的寻觅。
下文“溪横走羊肠,山转回龙脊”通过对山川形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紧接着,“两难伴榰筇,二老共飞锡”中的“榰筇”是指竹林,而“二老”则可能是指诗人与友人共同在山中漫步,这里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淡泊名利之情。
“望迷落叶秋,坐断蒲团夕”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自然变迁的感慨。接着,“云归绕窗明,香尽出檐碧”则是对室内外景象的描写,透露出一种宁静与清新。
“希声发岩窦,妙观生墙壁”可能是在赞美山中寺庙的庄严肃穆,而“尘缘苦椎板,胜事成今昔”则是诗人对于世间纷争和历史沧桑的感慨。
最后,“离家月垂钩,归路月挂壁。师今一帆轻,我向百里役”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家乡的思念以及即将踏上归程的情绪。这两句通过月亮的描写,传递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不舍。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宋代山水田园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