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梧叶尽,方觉雁声悲
出处:《闻秋风寄即觉》
明 · 释函是
六月秋风起,行人知不知。
何须梧叶尽,方觉雁声悲。
北地稻粱早,南湖菰米迟。
归山霜未降,更勿滞佳期。
何须梧叶尽,方觉雁声悲。
北地稻粱早,南湖菰米迟。
归山霜未降,更勿滞佳期。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释函是的《闻秋风寄即觉》描绘了秋天提前来临的情景。首句“六月秋风起”以反常的六月秋风开篇,暗示季节的转换和诗人内心的敏感。接下来的“行人知不知”表达了对周围人可能并未察觉秋意已至的观察,暗含诗人独自品味这份秋凉的微妙心境。
“何须梧叶尽,方觉雁声悲”进一步渲染秋意,不必等到梧桐叶落殆尽,那南飞的大雁哀鸣已经足以触动人心,引发悲凉之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抒发离别之情或思乡之情。
“北地稻粱早,南湖菰米迟”对比南北地区的物候差异,北方的稻谷已经成熟,而南方的菰米还需时日,这种对比也寓含着生活的节奏和地域的差异。
最后两句“归山霜未降,更勿滞佳期”表达了诗人期待早日回归山林的愿望,希望不要因为外界的霜降或其他因素耽误了理想的实现,流露出一种急切的归隐之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风为引,通过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