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满室兮童稚,攒众虑于心胸
出处:《高山引》
唐 · 宋之问
攀云窈窕兮上跻悬峰,长路浩浩兮此去何从。
水一曲兮肠一曲,山一重兮悲一重。
松槚邈已远,友于何日逢?况满室兮童稚,攒众虑于心胸。
天高难诉兮远负明德,却望咸京兮挥涕龙钟。
水一曲兮肠一曲,山一重兮悲一重。
松槚邈已远,友于何日逢?况满室兮童稚,攒众虑于心胸。
天高难诉兮远负明德,却望咸京兮挥涕龙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攀云:形容山路高耸入云,难以攀登。窈窕:这里形容山路曲折幽深。
跻:攀登。
悬峰:极高的山峰。
长路:比喻人生的道路或旅行的路程。
浩浩:形容路途遥远且广阔无边。
水一曲:河流弯曲一次。
肠一曲:比喻心情随之起伏曲折。
山一重:一座座山峦重叠。
悲一重:悲伤的情绪随着遇到的困难而加深。
松槚:松树和槚树,比喻友情或亲情。
邈已远:形容距离遥远。
友于:兄弟之间的友爱。
况:况且。
满室:整个房间,这里指家中。
童稚:年幼的孩子们。
攒:聚集,累积。
众虑:各种忧虑。
天高难诉:形容地位悬殊,难以直接申诉。
远负:远离并辜负。
明德:光明正大的品德。
咸京:泛指京城,这里代指朝廷或故乡。
挥涕:流泪,擦眼泪。
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
翻译
攀登着云雾缭绕的山路,直上陡峭的高峰,漫长的道路啊,此行将去向何方。河流每拐一个弯,我的心肠也跟着曲折一次,山峦重重,我的悲伤也随之叠加。
松树和槚树已经离我那么遥远,兄弟间何时才能重逢?
况且满屋子都是年幼的孩子,众多的忧虑积压在心中。
天高皇帝远,难以申诉我的高尚品德被辜负,回望京城方向,老态龙钟的我泪流满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高峰,遥望长路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伤。"攀云窈窕兮上跻悬峰"一句,以动作开篇,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之志。"长路浩浩兮此去何从"则是对前方道路漫无边际的感慨,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方向的迷茫和探索。
水与山的重叠描述,如"水一曲兮肠一曲,山一重兮悲一重",通过自然景物的层层叠加,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深沉与复杂。每一次水流的转折,每一座山峦的屈曲,都映射出诗人的情感波动和精神世界的起伏。
"松槚邈已远,友于何日逢?"这一句,则是对朋友之远离的渴望与期待。诗人在高峰之巅,不禁思念远方的亲朋好友,期盼能够早日相见。
而"况满室兮童稚,攒众虑于心胸"则转向家庭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家中儿女的牵挂与担忧。尽管身在高峰,但家的温暖和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依然占据着诗人的心头。
最后两句"天高难诉兮远负明德,卻望咸京兮揮涕龍鐘"则是对君恩的怀念与感激。诗人在高山之巅,对着遥远的都城,挥洒着思念之泪,表达了对圣上的忠诚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登山望远时的豪迈志趣、深沉忧虑以及对亲情与君恩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