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不可招,明月犹堪弄
出处:《游风洞登高望仙鹤明月诸峰》
清 · 袁枚
泱泱天大风,谁知生此洞。
古剑劈山开,千年不合缝。
我身伛偻入,风迎更风送。
折腰非为米,缩脰岂畏冻。
偶作謦欬声,一时答者众。
䃂散非扣钟,弇郁类裂瓮。
奥草挂绵络,阴冰凝螮蝀。
游毕再登高,出洞如出梦。
一筇偃又竖,两目阑复纵。
远山亦献媚,横陈怪石供。
仙鹤不可招,明月犹堪弄。
底事急归来,云湿衣裳重。
古剑劈山开,千年不合缝。
我身伛偻入,风迎更风送。
折腰非为米,缩脰岂畏冻。
偶作謦欬声,一时答者众。
䃂散非扣钟,弇郁类裂瓮。
奥草挂绵络,阴冰凝螮蝀。
游毕再登高,出洞如出梦。
一筇偃又竖,两目阑复纵。
远山亦献媚,横陈怪石供。
仙鹤不可招,明月犹堪弄。
底事急归来,云湿衣裳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袁枚游历风洞的独特体验和感受。首句“泱泱天大风,谁知生此洞”以磅礴的自然景象开篇,暗示风洞的神秘与深邃。接下来,“古剑劈山开,千年不合缝”运用比喻,形容风洞的险峻和历史的悠久。
诗人进入风洞后,尽管环境艰难,“我身伛偻入,风迎更风送”,但他的志向坚定,不为生活所困,“折腰非为米,缩脰岂畏冻”。在洞中发出的咳嗽声,引来众多回音,形象地展现了洞穴的共鸣效果,“偶作謦欬声,一时答者众”。
诗人将洞内的声音比作“䃂散非扣钟,弇郁类裂瓮”,形容其深沉而奇特。洞内景象更是奇特,“奥草挂绵络,阴冰凝螮蝀”,充满奇幻色彩。游毕之后,诗人登上高处,仿佛从梦境中醒来,“出洞如出梦”,感叹景色之变化。
最后,他欣赏着远处的山峦和横陈的怪石,以及空中仙鹤和明亮的月色,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仙鹤不可招,明月犹堪弄”,流露出诗人超脱的心境。然而,云雾湿衣,让他意识到该返回现实,“底事急归来,云湿衣裳重”,留下一丝淡淡的离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风洞的奇观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出袁枚的文人情怀和对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