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霞且酌壶中月,清梦能披物外襟
出处:《西石岩》
明 · 释今无
城西三里泐溪阴,览胜先存避世心。
湖海岩峦原不少,风尘归客只难寻。
流霞且酌壶中月,清梦能披物外襟。
岘首至今传盛事,肯将华鬓换黄金。
湖海岩峦原不少,风尘归客只难寻。
流霞且酌壶中月,清梦能披物外襟。
岘首至今传盛事,肯将华鬓换黄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石岩的游览体验,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首句“城西三里泐溪阴”,点明了地点,暗示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下来,“览胜先存避世心”表达了作者在欣赏美景前就怀有的超脱世俗的心态,预示着这次游览将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湖海岩峦原不少,风尘归客只难寻”两句,通过对比广阔的自然景观与归心似箭的旅人,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类精神追求之间的联系。这里的“湖海岩峦”象征着无限的自然世界,而“风尘归客”则代表了渴望逃离尘世纷扰的心灵。这两句诗巧妙地揭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对自由的渴望。
“流霞且酌壶中月,清梦能披物外襟”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进一步描绘。他选择在月光下饮酒,仿佛是在与自然共饮,享受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宁静与和谐。这里的“清梦”不仅指梦境,更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即心灵的纯净与超脱。
最后,“岘首至今传盛事,肯将华鬓换黄金”两句,以历史上的岘首山盛事为引,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成就的怀念,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反问: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是否愿意放弃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富足?这不仅是对个人价值观的反思,也是对社会普遍现象的一种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