逡巡鬼复至,复附船家儿
出处:《重送杨明叔》
宋 · 梅尧臣
君将会稽去,旧迹可以嬉。
予因状其美,赠子临路岐。
子不以为乐,但愿有以规。
噫吾岂无说,畏子未及裨。
既求不语子,吾曷忍子欺。
前年子渡淮,夜泊洪泽湄。
有鬼称使者,来告风波期。
子时再拜谢,乃被邻船嗤。
逡巡鬼复至,复附船家儿。
怒彼慢嗤士,明当使惊危。
船儿傍舷回,走若一足夔。
翌日各解舟,出浦风动旗。
子独乘安流,彼受横浪吹。
此事非子传,焉得他人知。
昨逢令弟蕴,备述果不疑。
越俗素重鬼,慎勿启其私。
子口有仁义,子腹有书诗。
子尝谈王道,怪语固未宜。
近闻苏才翁,问子辟者谁。
得非外戚侯,子怒已竖眉。
今我傥得罪,甘与苏同之。
予因状其美,赠子临路岐。
子不以为乐,但愿有以规。
噫吾岂无说,畏子未及裨。
既求不语子,吾曷忍子欺。
前年子渡淮,夜泊洪泽湄。
有鬼称使者,来告风波期。
子时再拜谢,乃被邻船嗤。
逡巡鬼复至,复附船家儿。
怒彼慢嗤士,明当使惊危。
船儿傍舷回,走若一足夔。
翌日各解舟,出浦风动旗。
子独乘安流,彼受横浪吹。
此事非子传,焉得他人知。
昨逢令弟蕴,备述果不疑。
越俗素重鬼,慎勿启其私。
子口有仁义,子腹有书诗。
子尝谈王道,怪语固未宜。
近闻苏才翁,问子辟者谁。
得非外戚侯,子怒已竖眉。
今我傥得罪,甘与苏同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去:离开。嬉:游玩。
状:描绘。
规:规劝。
裨:有益。
淮:淮河。
嗤:嘲笑。
船家儿:船夫。
慢嗤士:轻视嘲笑的人。
夔:古代传说中的独脚神兽。
令弟:你的弟弟。
蕴:名字。
慎:谨慎。
王道:儒家理想的政治道路。
辟者:避开灾祸的人。
竖眉:皱眉表示不满。
得罪:犯错。
翻译
你即将前往会稽,那里的旧景可供你游玩。我因此描绘它的美好,赠予你在路上作为留念。
你并不以此为乐,只希望我能提出一些忠告。
哎,难道我没有见解?只是怕我的话对你无益。
既然我不说,我又怎能忍心欺骗你。
前年你渡过淮河,夜晚停泊在洪泽湖边。
有个鬼自称使者,告知你将遭遇风浪。
你当时两次拜谢,却被邻船的人嘲笑。
鬼很快又回来,附身于船夫身上。
他愤怒地警告那些轻视嘲笑的人,明天将带来危险。
船只靠近岸边后掉头,快速如独脚的夔龙。
第二天各自解开缆绳,驶离港口时风吹动着旗帜。
只有你独自乘着平稳的水流,而他们遭受横浪冲击。
这样的事情若非你亲历,别人怎能得知。
昨天遇见你的弟弟蕴,他详细讲述证实了我的猜测。
越地风俗一向看重鬼神,切勿轻易泄露此事。
你口中有仁义,腹中有诗书。
你曾谈论王道,那些奇异的话语本不应提及。
最近听说苏才翁询问,那个避开灾祸的是谁。
难道是皇亲国戚?你已经皱起了眉头表示不满。
如今即使我犯错,也甘愿与苏翁一同承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重送杨明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杨明叔即将前往会稽的离别之情,以及对他的劝诫和祝愿。诗中通过讲述杨明叔前次渡淮的经历,提醒他当地风俗重视鬼神,要谨慎行事,不要轻易相信鬼魅的警告。同时,诗人也赞赏了杨明叔的学问和品行,希望他在谈论王道时保持理智,避免说出怪异之语。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为朋友挺身而出的决心,如果自己有罪,也愿意与杨明叔共担。
诗中的“君将会稽去,旧迹可以嬉”描绘了友人将要踏上旅程,沿途可欣赏美景;“子口有仁义,子腹有书诗”赞美了友人的道德学问;“近闻苏才翁,问子辟者谁”则借苏翁之名,暗示友人在学术界的地位。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友人的期许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