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日不落照我至,黄冠紫衣晤语亲
出处:《茅山赠董山人景胤一首》
明 · 黄省曾
不谓吾子住中馆,三年询尔江海人。
茅山翠微遇道士,始知正卧华阳春。
暮日不落照我至,黄冠紫衣晤语亲。
麻姑未来有白发,何时对席吞麒麟。
茅山翠微遇道士,始知正卧华阳春。
暮日不落照我至,黄冠紫衣晤语亲。
麻姑未来有白发,何时对席吞麒麟。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省曾所作的《茅山赠董山人景胤一首》。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董山人在茅山相遇的情景,以及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首句“不谓吾子住中馆,三年询尔江海人”,诗人以惊讶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董山人长期隐居在江海间生活的不解和好奇。接着,“茅山翠微遇道士,始知正卧华阳春”两句,描述了诗人与董山人在茅山偶遇道士的情景,暗示了董山人可能也是一位隐士或修行之人,生活于自然之中,享受着宁静与和谐。
“暮日不落照我至,黄冠紫衣晤语亲”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董山人穿着道士服饰,与诗人亲切交谈的场景。这里的“暮日不落”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两人友谊的深厚与长久。“黄冠紫衣”则体现了道家的服饰特点,进一步强调了董山人的身份和生活态度。
最后,“麻姑未来有白发,何时对席吞麒麟”两句,诗人以浪漫的想象,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里“麻姑”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女,常与长寿和仙术相关联。诗人想象即使像麻姑一样长生不老的仙女未来也会有白发,而他期待与董山人共坐一席,畅谈人生,分享彼此的智慧和经验,如同吞食麒麟一般,汲取知识与智慧的精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