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势若浮鸥,泛泛无庇荫
出处:《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
清 · 周凯
渺兹澎湖岛,汪洋当巨浸。
哀哉澎湖民,颠连遭岁祲。
山势若浮鸥,泛泛无庇荫。
其土多斥卤,其宅少荫?。
讨海以为食,刮井以为饮。
薯芋与杂粮,全凭雨漉渗。
贾舶一不通,居民口为噤。
去秋八九月,台飓无乃甚。
鼓浪成咸雨,飞洒等毒鸩。
草根亦枯澜,牛羊先病?。
风伯日怒号,波涛苦击揕。
欲渔不敢出,欲籴无由赁。
东邻与西舍,死殇相哭临。
纵有贤司牧,力薄难为任。
驰书飞告急,呼天空哑喑。
吁嗟渤澥中,胡能同席衽。
哀哉澎湖民,颠连遭岁祲。
山势若浮鸥,泛泛无庇荫。
其土多斥卤,其宅少荫?。
讨海以为食,刮井以为饮。
薯芋与杂粮,全凭雨漉渗。
贾舶一不通,居民口为噤。
去秋八九月,台飓无乃甚。
鼓浪成咸雨,飞洒等毒鸩。
草根亦枯澜,牛羊先病?。
风伯日怒号,波涛苦击揕。
欲渔不敢出,欲籴无由赁。
东邻与西舍,死殇相哭临。
纵有贤司牧,力薄难为任。
驰书飞告急,呼天空哑喑。
吁嗟渤澥中,胡能同席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澎湖岛上的民众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苦难生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岛上人民因海啸、台风等灾害所遭受的痛苦,以及他们如何依靠捕鱼和打井水维持生计。诗中提到的“浮鸥”般的山势,暗示了岛屿的脆弱性,而“其土多斥卤,其宅少荫”的描述,则揭示了土地的贫瘠和居住环境的恶劣。
诗中还提到了农作物的歉收,以及对外贸易的中断,导致食物供应的极度紧张。面对这样的困境,即使是贤明的地方官员也感到力不从心。最后,诗人发出感叹,表达了对澎湖岛及其人民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天灾人祸的无奈与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人物遭遇,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