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置勿复道,击筑饮离觞
出处:《寄录事王君玉》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风沙眯行人,日脚黄无光。
愁鸱蹲古木,冻雁拾馀粮。
荒城鸡犬寂,古堠荆蒿长。
瘦马兀冰涂,龙塞天一方。
今晨发申浦,何日抵渔阳。
道傍转徙氓,啼哭势仓黄。
惰游散不归,信美非吾乡。
锦衣虽云乐,无褐可怜伤。
南溯江悠悠,北视天茫茫。
远烦公护视,雨雪上河梁。
从事岂独贤,简书讵能忘。
嗟尔居者逸,拥毡坐高堂。
且置勿复道,击筑饮离觞。
愁鸱蹲古木,冻雁拾馀粮。
荒城鸡犬寂,古堠荆蒿长。
瘦马兀冰涂,龙塞天一方。
今晨发申浦,何日抵渔阳。
道傍转徙氓,啼哭势仓黄。
惰游散不归,信美非吾乡。
锦衣虽云乐,无褐可怜伤。
南溯江悠悠,北视天茫茫。
远烦公护视,雨雪上河梁。
从事岂独贤,简书讵能忘。
嗟尔居者逸,拥毡坐高堂。
且置勿复道,击筑饮离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风沙:形容风大沙尘弥漫。行人:路上的行人。
愁鸱:忧愁的猫头鹰。
古木:古老的树木。
冻雁:寒冷中的大雁。
馀粮:剩余的食物。
荒城:废弃的城市。
荆蒿:杂草。
兀:孤独、独自。
冰涂:结冰的道路。
龙塞:边塞之地。
天一方:远方。
申浦:地名。
渔阳:地名。
转徙氓:流离失所的百姓。
信美:风景优美。
吾乡:自己的家乡。
锦衣:华丽的衣服。
无褐:没有粗布衣。
南溯:向南逆流而上。
北视:向北眺望。
公:尊称对方。
护视:照顾。
简书:简短的书信。
居者逸:居住者生活安逸。
高堂:高位的房屋。
击筑:古代乐器。
离觞:离别之酒。
翻译
风沙迷住了行人的视线,阳光昏黄没有光芒。愁苦的猫头鹰栖息在古老的树木上,饥饿的雁群捡拾剩下的食物。
荒废的城池中鸡犬无声,古老的烽火台杂草丛生。
瘦弱的马匹在结冰的路上艰难行走,龙塞之地遥远而迷茫。
今天早晨我从申浦出发,何时才能抵达渔阳。
路边的人们流离失所,哭泣声慌乱急促。
懒散的游玩者不愿回归,美景虽好却非我故乡。
华丽的衣裳虽然快乐,但没有粗布衣裳的温暖让人悲伤。
向南溯流而上,北方的天空广阔无边。
恳请您在风雨中多多关照,过河时道路泥泞难行。
并非只有您一人贤能,简短的书信怎能忘记。
感叹你们这些居住者安逸,坐在高堂上享受着毛毯的温暖。
暂且不再多言,让我们击筑奏歌,共饮离别之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边塞的艰苦环境和诗人自身的思乡之情。首联“风沙眯行人,日脚黄无光”以生动的景象展示了风沙弥漫、阳光昏暗的恶劣气候,给人以压抑之感。接着,“愁鸱蹲古木,冻雁拾馀粮”通过愁鸟和觅食的冻雁,进一步渲染了荒凉与艰辛。
中间四句写到荒城的寂静、古堠的荒芜,以及瘦马在冰雪路上艰难前行,暗示出旅途的漫长和诗人内心的孤寂。“今晨发申浦,何日抵渔阳”表达了对归期遥遥无期的忧虑。沿途百姓流离失所,啼哭仓皇,诗人感叹“信美非吾乡”,表达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尾联诗人自嘲锦衣华服的生活虽然看似快乐,但对比他人的困苦,自己却无以帮助,只能“南溯江悠悠,北视天茫茫”,寓言自己的迷茫和无奈。最后,诗人恳求朋友照顾,自己则将离别之痛化为击筑饮酒的悲壮,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离别的哀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边塞景色的描绘和人物心境的刻画,展现了战乱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