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籁亦交发,如奏郑与雅
出处:《咏耿敬亭年伯》
明 · 曹于汴
昔行大河涯,徘徊砥柱下。
砥柱高百寻,黄流任奔泻。
崚嶒不妩媚,不乏妩媚者。
群籁亦交发,如奏郑与雅。
众喙匪可缄,嗟咨谁能舍。
巍巍寒嵯峨,而今安在也。
砥柱高百寻,黄流任奔泻。
崚嶒不妩媚,不乏妩媚者。
群籁亦交发,如奏郑与雅。
众喙匪可缄,嗟咨谁能舍。
巍巍寒嵯峨,而今安在也。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名为《咏耿敬亭年伯》。诗中描绘了耿敬亭年伯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成就,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其人格的坚毅与伟大。
首句“昔行大河涯,徘徊砥柱下”,以大河和砥柱象征耿敬亭年伯所处的艰难环境和面对的挑战,暗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砥柱,即黄河中的巨石,象征着在逆境中坚守的意志。
接着,“砥柱高百寻,黄流任奔泻”描绘了砥柱的高大与黄河水的奔腾,暗喻耿敬亭年伯虽面临重重困难,仍能保持自己的立场,不为外界所动摇。
“崚嶒不妩媚,不乏妩媚者”一句,对比砥柱的刚毅与自然界的其他妩媚之物,强调耿敬亭年伯的与众不同,他的品格超越了表面的柔美,展现出内在的刚强。
“群籁亦交发,如奏郑与雅”将自然界的和谐之声比作音乐,赞美耿敬亭年伯如同音乐中的郑与雅,不仅具有高雅的品质,还能协调各方,促进和谐。
“众喙匪可缄,嗟咨谁能舍”表达了对耿敬亭年伯的敬仰之情,即使面对众多的批评与质疑,他也能坚守自我,不轻易放弃。
最后,“巍巍寒嵯峨,而今安在也”以巍峨的山峰比喻耿敬亭年伯的崇高地位,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表达了对耿敬亭年伯现状的关切,以及对其过去辉煌成就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隐喻了耿敬亭年伯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展现了诗人对其的深刻敬仰与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