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文先生居崖州,乃在琼南天尽头
出处:《赠尹学博》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广文先生居崖州,乃在琼南天尽头。
洞天大小日觞咏,且喜海外有丹丘。
学田颇有槟榔树,椰子之林租可收。
白椰浆清黄椰浊,消渴日饮如黄流。
槟榔花甜胜于子,回甘不用南扶榴。
崖人沐浴汝膏泽,诗教亦稍知温柔。
渐将礼义变蛮俗,更使文章为脯脩。
十年不迁崖人喜,贤师教化天所留。
道行岂惜浮涨海,官贫亦胜为黔娄。
橐中沉速定多少,与黎相易惟肥牛。
黎娘爱针及红布,持之易香长满篝。
好香亦未损清德,君于五指还冥搜。
洞天大小日觞咏,且喜海外有丹丘。
学田颇有槟榔树,椰子之林租可收。
白椰浆清黄椰浊,消渴日饮如黄流。
槟榔花甜胜于子,回甘不用南扶榴。
崖人沐浴汝膏泽,诗教亦稍知温柔。
渐将礼义变蛮俗,更使文章为脯脩。
十年不迁崖人喜,贤师教化天所留。
道行岂惜浮涨海,官贫亦胜为黔娄。
橐中沉速定多少,与黎相易惟肥牛。
黎娘爱针及红布,持之易香长满篝。
好香亦未损清德,君于五指还冥搜。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赠尹学博》。诗中描绘了广文先生(尹学博)在崖州(今海南三亚)的居所生活,以及他通过教育和文化活动对当地风俗习惯的积极影响。
诗的开篇即点明广文先生居住之地的偏远与独特:“广文先生居崖州,乃在琼南天尽头。”接着描述了崖州的自然环境和物产丰富:“洞天大小日觞咏,且喜海外有丹丘。学田颇有槟榔树,椰子之林租可收。”这里的“学田”指的是用于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土地,体现了广文先生重视教育的立场。
诗中进一步描绘了当地的生活习俗和广文先生的贡献:“白椰浆清黄椰浊,消渴日饮如黄流。槟榔花甜胜于子,回甘不用南扶榴。”通过对比椰子的不同种类及其饮品的口感,以及槟榔的独特风味,展现了广文先生带来的文化影响。同时,诗中提到“崖人沐浴汝膏泽,诗教亦稍知温柔”,表明广文先生通过教育让当地人逐渐接受了文明礼仪,改变了原有的粗犷习俗。
最后,诗中赞扬了广文先生的品德和贡献:“渐将礼义变蛮俗,更使文章为脯脩。十年不迁崖人喜,贤师教化天所留。”强调了广文先生不仅在物质上帮助了当地居民,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诗的结尾“道行岂惜浮涨海,官贫亦胜为黔娄”表达了对广文先生高尚人格的敬仰,即使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的道德品质也远超常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赞颂,展现了广文先生在偏远地区传播知识、改善风俗、提升道德品质的卓越贡献,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