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象笏供樗蒱,纨裤终然愁饿死
翠眉新妇雪色儿,掩袖娇啼瘦如鬼。
道傍朱门照霜戟,肠断汝翁呼不起。
金鱼象笏供樗蒱,纨裤终然愁饿死。
春风秋月哀思多,嗟汝少年奈老何。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黄溍的《可怜行》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通过对一位年少者的悲惨命运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红颜白面可怜子”,以“红颜白面”形容少年的青春与美貌,却用“可怜子”三个字,为这美好的形象蒙上了一层悲伤的色彩。接着,“杖藜饥走荒山里”,描绘了少年因某种原因流落荒山,手持藜杖,饥饿地四处奔波的凄凉景象,展现了他生活的艰辛与无助。
“翠眉新妇雪色儿,掩袖娇啼瘦如鬼”,进一步刻画了少年的外貌特征——翠眉新妇(可能是指面容清秀的女子)与雪色儿(形容皮肤苍白),以及他因生活困苦而显得娇弱、瘦削,甚至像鬼魅一般,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与脆弱。
“道傍朱门照霜戟,肠断汝翁呼不起”,对比描绘了少年所处环境的贫瘠与富人家的奢华。朱门(富贵人家的大门)前的霜戟(古代兵器)反射着光芒,与少年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社会阶层差距的无奈与悲哀。同时,“肠断汝翁呼不起”一句,暗示了少年的亲人可能已经离世,无法再听到他的呼唤,进一步加深了悲情氛围。
“金鱼象笏供樗蒱,纨裤终然愁饿死”,通过描述少年可能曾拥有过的一些象征身份地位的物品(如金鱼、象笏,这些都是古代官员的配饰),如今却沦落到赌博(樗蒱)的地步,最终还是难逃饥饿而死的命运,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结局。
最后,“春风秋月哀思多,嗟汝少年奈老何”,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少年命运的同情与哀叹,同时也对社会不公提出了深沉的思考。春风秋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哀思多则表明了诗人对少年遭遇的深切同情,而“嗟汝少年奈老何”则蕴含了对年轻生命在残酷现实中无力抗争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与同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社会不公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