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教儿子,清诵隔疏棂
出处:《宿兰溪水驿前三首 其三》
宋 · 杨万里
水色秋逾白,山光夜不青。
一眉画天月,万粟种江星。
小酌居然醉,当风不觉醒。
谁家教儿子,清诵隔疏棂。
一眉画天月,万粟种江星。
小酌居然醉,当风不觉醒。
谁家教儿子,清诵隔疏棂。
注释
水色:秋天水面的色彩。秋逾白:秋天更加显得清澈。
山光:山的颜色。
夜不青:夜晚的山色不再翠绿。
一眉:眉毛。
画天月:像画出天上的月亮。
万粟:无数。
种江星:在江面如同播种星星。
小酌:随意喝点酒。
居然:竟然。
当风:面对着风。
醒:醒来。
谁家:哪一家。
教儿子:教导孩子。
清诵:清晰地朗诵。
疏棂:稀疏的窗棂。
翻译
秋天的水面颜色更加清澈,夜晚的山色不再翠绿。眉毛仿佛勾勒出天上的月亮,无数星星像是在江面播种。
随意喝上一点就醉了,即使面对风也不觉得清醒。
是谁家的孩子,在微风中朗诵,声音透过稀疏的窗棂传来。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山水图画。开篇“水色秋逾白,山光夜不青”,通过对比水与山的颜色,传达了秋天的明净与深邃之感。水的颜色在秋日显得更加澄清,而山在夜色中则变得不再鲜亮。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
接着“一眉画天月,万粟种江星”,诗人以巧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秋夜星辰之美。一笔勾勒出天边的明月,一点一点散布江面上的繁星,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小酌居然醉,当风不觉醒”则转换了情境,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微醺,甚至于不知不觉中随风而去,这种超脱世俗的自由自在,是对心灵解放的一种追求。
最后“谁家教儿子,清诵隔疏棂”则是对远处某个家庭教育情景的一种描绘。孩子们在窗棂间朗读经书的声音清晰可闻,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学习、文化传承的重视,也增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社会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山水星辰的描绘,以及对生活片段的捕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情怀。